第248章 第248章(1 / 2)

早在明吉修出了崠中城,他便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利落地封了城,領著一眾軍士嘩變了,他守著這座城,等著容王殿下歸來,可是最後等到的,卻是其薨逝的噩耗。

他初聞死訊,簡直痛不欲生,他早已起誓,再不事二主,殿下離他而去,那他還有活下去的理由嗎?

那一日,他脫去甲胄,獨自一人沿街從早走到黑,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他在思考那個理由,也終是找到了那個理由。

是了,他並不是一個人,他是崠中城二十萬大軍的統帥,守護著一方城池,也守護著一方百姓,容王殿下將這座城托付給他,他又怎能讓他失望呢?

他身為將官以軍令如山,可是殿下再也不會給他任何指示了,事到如今,他究竟要何去何從,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賀昂琢磨了許久,仍然尋不到滿意的答案,他這才將目光投向戶部的孫侍郎,文武有別,此事倒是可以聽聽這位的意見。

閉關鎖城之後,賀昂並沒有為難這位侍郎,那孫侍郎也投桃報李對他極是客氣,雖是因著看管之名需每日待在一起,不過幾日下來,這兩位也趁此機會漸漸熟絡了,有了不錯的交情。

孫侍郎曾是探花及第,而立之年做到戶部侍郎,自是前途無量,他確實是明吉修的人,與明氏一族沾親帶故,淵源頗深,不過此次明太傅獨留他一人在這崠中城裏,著實令他心生不滿。

現下的時局紛繁複雜,按理說,他應該勸說賀昂繼續死守一城的,容王殿下雖已辭世,但料想明吉修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那太傅本就打算將崠中城作為籌碼去製衡華王,可這裏卻出現了紕漏,那就是賀昂僅僅效忠於容王,與他明太傅可是沒有半分信任可言。

孫侍郎清楚得很,他被時時監視著也是因由在此,賀昂看出了明吉修的私心,已對其徹底失望,他孫某人可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才獲取了一絲半點的信賴,今時,還是自己的安危更要緊,所以當賀昂征求他的意見時,他便給了他一個不偏不倚的提議。

“賀將軍,既然你自己決定不了,那就聽聽所有人的想法吧。”

事情至此,便發展成了如今這樣的局麵,每日,賀昂都會在府衙前傾聽百姓們討論,就今早的形勢看來,大部分人都同意開城歸降,可若是意見統一,某將軍就不必如此煩惱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那騎馬乘輿的另一波人也陸續趕到了。

這些人是城中的商賈大戶,他們得益於方寒盟的半封閉政策,所以絕大多數對開城迎接新政權諱莫如深。

一位衣冠楚楚的富商拱手拜見賀昂,他可是每日必來,極力勸說其延續舊政策,穩坐崠中城,任他何人掌權,我自巋然不動。

“賀將軍,您是方大人的舊部,自然知曉一切,他在時,我崠中城可是曆頌難得的清靜之地,戰火燒不著我們,亦沒有餓殍流民,殷王爺固然是明君聖主,但料想一時間也顧及不到這裏,您何不就此求個恩典呢?”

這富商沒有明說,而是手心向內做了個盡在掌握的動作,賀昂與孫侍郎看得明白,這位的算盤打得更響,所謂的恩典就是要那完全的自治權。

崠中城內的上流階級大都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尚在觀望殷秀別能否坐穩皇位,自然更喜歡過去那種自掃門前雪的局麵,雖然方寒盟已死,容王亦英年早逝,但對於他們來說,誰掌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繼續維係一城的穩定,好讓他們固守家業,免受損失。

眼前的賀將軍就是最佳人選,武將又如何,就當他們崠中城是邊境好了,封疆大吏當然是武官做的穩當,他們想要延續自治,減免稅負與各種徭役,獲取實實在在的利益。

至此,就是賀昂所麵對的兩方勢力,他夾在其中左右為難,尚未想到兩全之法,他例行沉思著,另一邊也在例行吵鬧不休。

階級不同,自然矛盾重重,廣大百姓聽不慣富人的語焉不詳,立即嗆聲道,“我們是曆頌的子民,厭夭道長消滅了時疫,恩同再造,他說那殷王爺是天命之子,我等皆信服,當然要打開城門迎接王師!”

另一邊的有錢有勢者聽聞此言則恨得咬牙切齒,這群鼠目寸光的平頭老百姓竟敢與他們理論,還不是因為賀昂說此時此地眾人平等嗎?他們何曾被這群賤民這樣平視過,簡直怒不可遏。

很快,就有一位富家子弟站出來大吼一聲,“哼!厭夭厭夭,你們吹得他那麼厲害,還不是死了!”

“誰死了誰死了?厭夭道長羽化登仙了,成仙了你懂不懂?嘴上沒個把門的,小心遭報應天打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