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原來是這樣啊(4)(3 / 3)

別人問起小妞媽媽這樣做是不是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媽媽說:“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兒園應該以玩為主,但是提前讓孩子學點英語和奧數,培養她對英語的興趣和數學思維,到上小學時容易跟上課程。”說到此,她還說了一個別的例子。隔壁家的兒子從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寬鬆型”的,從來沒報過興趣班,但現在孩子上初中了,學習成績跟不上。這件事對小妞的爸媽觸動很大,更不敢放鬆對女兒的“教育”了。過了不到一年,小妞的爸媽又把她轉到學前班去了,認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學,在幼兒園裏也“學不到什麼了”,所以要讓孩子提前進入學前班,進行正規小學生活的預演。

等到小妞上了小學後,開始時確實很輕鬆,但是由於之前爸爸媽媽給讓她學的東西太多,她產生了厭煩心理,而且當要學的東西一點一點難起來以後,比正常一年級的孩子要小一歲多的小妞覺得很吃力,對學習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擊。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靜心等花開的過程,需要給他們無限的耐心和成長空間。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才不至於事倍功半。孩子在什麼年齡段學習什麼課程應該與其身體和心智發育相匹配,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地設計孩子學習的課程,一步步開啟孩子思維的大門。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那樣,隻會適得其反,揠苗助長的故事也就會重演。對孩子的教育切忌急於求成,先給孩子製定一個短期的比較容易完成的目標,當目標完成後,他就會受到成功的鼓勵,增強自信。

登門檻效應啟示我們把簡單的做好,一步一步增加難度,更容易實現目標。沒有目標的人注定不能收獲成功。但如果目標過大,超過一個人的承受範圍,就會適得其反。要想達成大目標,就應學會把其分解成若幹個具體的小目標,然後一個一個實現。這樣,你可以不斷地受到鼓勵,繼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否則,如果很長一段時間你仍達不到目標,就會讓你覺得非常疲憊,繼而容易喪失信心,甚至你可能會認為沒有成功的希望而放棄你的追求

成功除了需要腳踏實地奮鬥外,更需要精心設計,而且先有設計,後有行動。古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做事情要有計劃性,有計劃容易成功,沒有計劃就會失敗。成功者的經驗表明,做人前進一小步,就會推動事業前進一大步。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可心存奢望,隻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經受做人的曆練,一點一滴積累學識和經驗,儲備做事的資本,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起點並不是成功的關鍵,人生的路很長,需要的是一步步地走好每一步。有計劃地走向成功,你就不可無視自然規律,用心太急。揠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成功是積累的結果,“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千仞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很多成大器的人並不是天生具有過人的天賦,也不是靠別人給他很高的起點,他們大都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選擇了目標和方向,關鍵還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