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十大主菜之大眼魚 下(2 / 3)

把魚衝洗過一遍之後。趙海生把大眼魚放在砧板上,拿起一把刀背比較厚的菜刀,就直接用刀背在大眼魚的魚身上敲打起來。

敲打的力道不能太大,但是也不能太小,刀背敲下去的時候魚身上出現一道淺淺的四痕就可以了。

這個做法是有道理的。那就是通過這樣的敲打會讓魚‘肉’在煮熟之後變得更加地緊實,吃起來口感也更加地好。

來回把毒條大眼魚敲了兩遍之後,趙海生這回用刀口在魚身上斜斜地切了幾刀,把一麵切完之後再換另外一麵如法炮製。

把這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後,孫誌成也拿著趙海生所需要的調料回來了。

趙海生接過調料,把酸菜和牛角板切絲備用,就可以正式開火了。

看到趙海生把鍋刷洗幹淨之後就直接放裏麵放水,孫誌成愣了一下問:“你不過油鍋了?”

孫誌成的問法其實也沒有錯,很多魚在煮之前都會過一個油鍋,有些魚過油鍋的時間比較長一點,而有些則比較短一點,目的也很簡單,這樣的一來魚就會比較香。大眼魚過油鍋也是一種很合適的做法,正是因為如此,當孫誌成看到趙海生根本沒有過油鍋的意思才忍不住地問。

趙海生搖了搖頭,說:“今天的這個做法我不打算過油鍋了,過了油鍋這魚反而不好,因為一過油鍋再放水一煮,這魚的魚鱗可全都脫掉了,這樣一來這魚的賣想可真夠難看的

孫誌成想了一下,確實也是這個道理,於是笑著點了點頭。

放了水之後,趙海生並沒有馬上把大眼魚放下去,而是先把酸菜放了下去。

這是因為酸菜的葉子比較厚,不容易出味道,時間要長一點,所以說趙海生才行把這個酸菜放進去煮一會。

水滾了兩三分鍾之後,趙海生開始把大眼魚放了下去,然後又把豆瓣醬放了進去,再把鍋蓋蓋上,煮了起來。

此時孫誌成留意到趙海生放進去的水並不多,還沒能把魚都泡全,基本上隻是泡到魚身的一半左右的地方,這樣的水嚴格上來當然是不是煮魚,當然也與蒸魚相去甚遠,所以趙海生把這種做法叫做半蒸半煮也是有道理的。

比煮的水少,比蒸的水多就是現在這個鍋裏的狀況。

“就這樣讓這魚熟了就行了?”孫誌成發現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這個煮法也太簡單了一點吧。

趙海生明白孫誌成的意思,於是笑著說:“沒錯,就是這樣簡單,如果太複雜了,那我們的快餐店可就是要到了。再說了,煮法簡單倒不是說煮不出好吃的東西來

孫誌成到是真正的一愣,確實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要煮出好吃的東西那第一條的原則就是這個煮法在‘精’雕細琢的,正是從這樣的邏輯出發,當看到趙海生用這樣的簡單的方法去煮這條大眼魚的時候,他就下意識地認為味道肯定不好。

可是其實仔細地想起趙海生的話,確實是這樣,誰規定簡單的做法就做不出好吃的東西來?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很多街頭的小吃看起來不怎麼樣,做法也很簡單,不過不也是讓人流連忘返麼?

“哈哈哈!海生,你說得對,倒是我有點著相了。”孫誌成想明白了之後也自嘲般大笑著說。

趙海生也笑了,雖然孫誌成比自己大上不少,但是兩個人的相處一直很愉快,說是忘年之‘交’也一點不為過。

鍋的火很大,所以溫度一下子就上來,這魚也“半蒸半煮”得很快,趙海生和孫誌成才說了兩句閑話,五分鍾左右這魚就已經差不多

趙海生掀開鍋蓋,把切好的牛角板絲撒了下去,然後就馬上把大眼魚鏟了出來,放在一個小碟子上。

“嗬,這大眼魚煮好了。”趙海生放下鍋鏟,笑著說。

孫誌成沒有說話,隻是打量著碟子裏的大眼魚。黃‘色’的酸菜切絲之後用水煮過之後鋪在碟子的底部,而大眼魚則壓在酸菜之上。而鮮紅的辣撈絲則是散灑在魚身上,這個賣相看起來也很不錯。

孫誌成拿過筷子,撥了一下碟子裏的大眼魚,發現最後剩下來的汁已經不太多,但是還有。淺淺地“鋪”了碟子底一層,這個時候想起趙海生把這個做法叫做半蒸半煮,那就更加地形象了。

“來,試試吧,我覺得應該不錯的。”趙海生自己也拿過一雙秘子,在魚身上一“抹”。那魚鱗就整片地被“抹”了下來。

之前趙海生在處理這個大眼魚的時候沒有去鱗,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就是保留這個魚鱗會讓煮後的大眼魚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美,而另外一個小小的原因就是這種大眼魚的魚鱗在煮熟之後很容易就把魚鱗去掉,所以一點也不用擔心,煮之前去不去也就無所謂了。

魚鱗抹掉之後,‘露’出的魚‘肉’並不是雪白的,而是有點淺灰‘色’,看著這樣的魚‘肉’會讓你直接的就認為這種魚‘肉’口感相當的結實,事實也是如此,這種大眼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