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21章 觥籌(1 / 3)

轉過天來,風和日麗。

今天是高車的使節抵達的日子,清淺在房裏梳妝,準備出席餉宴。天生靈動的眼波,眉不描而黛,唇不點而朱,不需要太多修飾,隻在頰邊略略施了些淡色的胭脂,足夠明媚而清麗。

正對著銅鏡綰鬢,就聽門外小年來訪了。

如今清淺這裏行市高,禦前有事,往往是大總管福全親自傳話。即便不是福全,也會讓徒弟小年來傳話。一來是皇帝指名下令讓他們來,二來他們也樂意多來喬姑娘這裏,好歹混個熟稔,將來也好套關係。

小年候在外間,見清淺出來,躬身拱手笑道:“皇帝在觀瀾榭設宴,請姑娘移步。””說罷他又忽然想起什麼般地頓了下,繼續道:“姑娘這扮相,必定豔驚四座,隻是……”

他說話半遮半掩,引得清淺疑惑:“隻是什麼?有何不妥?”

小年似乎很為難的樣子,斟酌著說:“奴才原本沒這斤兩在這亂多嘴,隻是為著姑娘好,忍不住要說上一句。姑娘今天樣樣都好,隻是這衣服顏色,怕是不大妥當。”

清淺今天穿了件天青色的羅裙,銀紗的腰帶,長袖飄飄,既不過於惹眼,又不過於莊嚴,實在看不出什麼錯處。她正疑惑,隻聽小年繼續道:“姑娘有所不知,這高車部族,文化與我們中原殊異,對服飾的顏色頗有講究。百姓穿青色,貴族穿彩色。隻因為高車貧瘠,這青色染料便宜,為了對身份加以區別,才有了這樣的規矩。姑娘今天穿的是天青色,雖則不算齊根兒上的青色,卻也算得上接近。兩國相見,場合隆重,咱們要是穿了件人家眼睛裏不入流的顏色,隻怕沒什麼麵子。姑娘您說是不是?”

小年說得頭頭是道,清淺聽了十分讚同。雖說平日裏下麵人都沒道理對主子們的衣著作什麼置喙,不過今天是會見外族,情況特殊,如果真是小年說的這樣,那麼他的提醒就相當有道理。於是清淺忙道謝,這就要回到內室去更衣。

“姑娘還記不記得聖上曾經賞過一件錦衣?”小年見她打算更衣,忙又接茬,“奴才想來,聖上的眼光,橫豎不會出什麼差錯。您穿著那件去,想來絕對是穩妥的。您覺得呢?”

他的語氣誠懇,清淺一聽,覺得確實有道理。好在當初收拾來行宮的行李時,淡月還在,是她跟著一起收拾的。當時淡月想得長遠,說是以防萬一,就把那件衣裳也帶著了。如今看來倒是巧了,剛好派上了用常

於是她換上了那件禦賜的衣裳出來,小年打眼一瞧,紅豆色的襦裙,象牙白的緄邊和褙子,那料子拿光一照,有溪流似的波光。八成錯不了了,這顏色,這樣子,和師傅交代的那鏡花錦一模一樣。讓喬姑娘穿著這鏡花錦的衣服去赴宴,這下子他的差事才算真正大功告成了。小年噯了一聲,連連道這件好看,一邊奉承著,一邊恭謹地迎著清淺往觀瀾榭去了。

觀瀾榭建在行宮東南麵的湖畔,湖光形勝盡收眼底。

皇帝、朝臣與使節還沒來,清淺作為陪襯,由小年引著先行入了座。抬眼一瞧,對麵桌已經坐了個人,穿了件艾綠色的石榴裙,唇紅齒白,端端坐著,正是趙嫣。看來皇帝也請了趙嫣作陪。清淺心裏有些不忿,覺得既然有趙嫣這位人選,又一定上趕著願意,那就隻請趙嫣好了,何必還要她來湊熱鬧。

趙嫣也看見了她,倒是一反常態地循規蹈矩,和婉地微笑著,又朝她點頭致意,算是打了招呼。

清淺心裏覺得奇怪,但轉念一想,大概是今天場合特殊,所以趙嫣不敢造次。於是她也微笑回禮,便低頭去品茶,沒格外留意她。等喝了口茶再抬起頭,她眼神不經意間一掃,卻見趙嫣似乎在直勾勾盯著她的衣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