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 曲徑通幽(2 / 2)

看一眼外頭景色,湖還是一樣的湖,隻是今天風小,比往日少了些波瀾。平靜無波的湖麵,給人種死水一潭的錯覺。春已經深了,岸邊的桃花開了又謝,或粉或白的花瓣徐徐落下,墜進湖裏,在湖麵上漂福堤邊桃花樹,樹下桃花湖,乍一看去朦朧而嬌妍。可那花瓣漂的時間久了,大抵也會漸漸沉入湖裏,與幽深的湖底融為一體吧。

交杯換盞,宴席終於散了。朝臣與使節相繼由人引著退去了。

這次酒宴雙方相處和睦,算是給兩國商議開了個好頭。清淺是女眷,按例不得參與政事參議,也無從得知皇帝一行稍後作何安排,隻由人送她回春暉堂了。

這次負責送她的,不再是禦前的福全或小年,隻是個臉生的尋常小太監。皇帝還有別的行程,需要福全隨侍,而小年則由皇帝親口下令,說“趙嫣姑娘多喝了些酒,醉了,好生送她回去”安排他去送趙嫣了。

清淺一路往回走,覺得今天似乎格外冷清些。轉念想想,也是的。福全和小年都是慣會說話的,有他們在時耳邊總是熱鬧的。而皇帝有時也會和她同行,他的存在感十分強烈,也讓人感到踏實。今天他們誰都不在,必然冷清。想想從前剛進宮時,她有一陣也是這麼過來的。當時不覺得什麼,而如今經曆了熱鬧,要再變回去,倒有些不適應了。

園林的修建,講究四通八達。想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有許多路可以選擇,每條路都有不同的景致,這才是風流雅趣所在。清淺由宮人送著往春暉堂走,偶然看見西邊不遠處有一段林蔭小道,兩側花草樹木錯落交織,正是上好的景色。

自打剛才宴席上趙嫣喝了酒後,她就有些鬱鬱的。想來去林蔭路裏散散心,也不失為一個消解心情的好法子。隻不過自己想散心,勞煩這位送她的小太監,她有些心裏過意不去,便道:“這位公公,我想去那邊的小路逛一逛,不知道要逛多久,您就不必相陪了。回去的路我都認得。”

“這……”那小太監聞言愣了愣,一時不知道該不該答應。要說不放心眼前這位姑娘,怕她暗中謀劃什麼行刺,那是萬萬不可能的。畢竟這位喬姑娘的大名已經在宮人裏傳遍了,大家都知道她的來曆與根底。可是放她一個人去逛,到底是不放心,畢竟萬一這姑娘磕了碰了的,遇到什麼意外,自己吃罪不起。

所以說貴人真是難伺候,早不想逛林子,晚不想逛林子,非趕在自己送她回春暉堂的時候逛林子。就不能回了住處,讓他功成身退交了差之後再去逛麼?他心裏念叨,可是不敢當真說出來,畢竟眼前這位算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大總管福公公特意發話提點過一應宮人,讓上心伺候。

思來想去,還是保險為上,不能放她一個人亂走。逛就逛吧,誰讓他趕上了呢。橫豎不過是跟著逛逛,倒也不算是什麼費力的差事。小太監拿定了主意,正要婉言回絕清淺的提議,眼珠子一轉,卻在餘光裏掃見了什麼東西。

清淺見那小太監猶豫不語,便問:“讓公公為難了麼?那幹脆算了吧,咱們直接回春暉堂,公公也好早早回去交差。”

這次小太監回答得卻很快,絲毫不見猶豫,眉開眼笑地:“不不,姑娘既然想逛,那就逛吧。那奴才也不跟著掃了姑娘的雅興,這就告退了。”

小太監態度轉變得很快,不多做耽擱,直接就告辭了,倒讓清淺覺得奇異。不過再想想,皇帝曾經打過包票,說行宮裏安全,不會有事,她也就不做多想,朝著那片林蔭小路去了。

那片林子占地並沒有很大,至多半畝地,但裏麵的小路卻蜿蜒,九曲十八彎。頭頂有樹影遮蔽,林間有些暗,看不清太遠的地方。清淺一路走走停停,隱約見前方有處明亮的所在,大概是曲徑通幽,走到小路的出口了。

她正要抬步往外走,卻聽見外麵傳來了兩個人交談的聲音。那是兩個男人的聲音,說的都是中原的官話,但其中一個聲音語調古怪,和方才外邦使節的吐字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另一個聲音稍微有些熟悉,尤其是那帶些軟意的尾音卻像極了趙嫣。

透過林間的縫隙朝外看,她吃了一驚。那不是趙適麼?趙適和使節?

可是趙適……剛才的酒宴上也在,她記得他似乎喝醉了,一直趴著,最後還是讓人攙著才離席的。

現在看他堂堂站得筆直,談笑風生,口齒伶俐,一點都不像喝醉酒的樣子,這是什麼情況?他剛才裝醉嗎?他和使節又在談什麼?

一時之間許多的疑問冒出來,她感到一麵感到疑惑,一麵又感到慌張。

天子腳下行走,有許多忌諱,“聽到不該聽的”,算得上是其中很大的一樁。她心道不好,直覺不論事情到底是什麼原委,這終歸不是自己應該撞見的事情。

怎麼辦呢,偷聽兩句,還是幹脆掉頭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