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複興社的戈培爾——鄧文儀(3)(1 / 3)

鄧在訓練團任上校總教官,隻穿軍服,見了將軍們就得行禮。團政治部主任孫伯騫原是鄧的部下,如今鄧要向孫“立正”、“報告”。同事們見後,在背後都笑話他。由於鄧的忍氣吞聲,守規矩,既勤快又無架子,再加上有賀衷寒等人的暗中支持,大家對鄧的印象逐漸好起來。1938年,經賀等人的舉薦,鄧任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蔣未加反對。

鄧上任後,招攬了不少名流學者,編輯出版了《黃埔周刊》、《黃埔季刊》、《黃埔叢刊》,自以為又可以為所欲為了。豈不知蔣對他餘恨未了,在一次活動中故意讓他當眾出醜。同年秋,中央軍校十五期第一總隊在成都舉行畢業典禮後,蔣親自主持,蔣在大操場邊走邊巡視,鄧也跟在後邊。蔣驟然回頭對鄧說:“你處處跟著我走,是否覺得漂亮些?我不願意看到你這副嘴臉,你給我滾下去!”當時鄧在全校師生和眾多來賓麵前受到如此奇恥大辱,真是無地自容,待典禮一完便氣衝衝地跑回家去了。

鄧的家在成都少城三條巷,妻子李白堅正因難產住院(幾天後就去世了),鄧因要陪蔣參加典禮而未與妻子見麵,卻未料到蔣給他當頭一棒。鄧意外受辱,惱羞成怒,回家後痛哭流涕,決心用“軍人魂”劍自殺。恰巧當晚軍校教官袁覲賢去看他,見此情形,百般勸說:“校長不是別人,他對你愛極恨深,總有一天會回心轉意的。”鄧氣憤地高聲說,“我連王八都不如,還做什麼人!”他呻吟了很久,氣也逐漸消了。次日,鄧照常到校辦公,一點牢騷也沒有。

1939年4月,鄧文儀被授予少將軍銜。9月,任三青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宣傳處副處長。1940年,蔣介石任命鄧文儀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主任,協助顧祝同工作。顧祝同時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他城府極深,盡管與鄧文儀既有上下級之分,又有師生之誼,但由於鄧文儀是蔣介石的紅人,所以政治部的大事小事一概由鄧定奪,他並不過問。因此,鄧文儀便為所欲為了。

鄧文儀一到第三戰區,就施展其反共本領。他首先整頓了戰區的“前線日報”,將一批進步人士逐出報社,在他的把持下,該報經常刊登一些攻擊新四軍的反動文章。接著,他又成立了一個政治部調查專員室,專門用來對付共產黨人和抗日群眾。調查室的骨幹分子大都是湖南籍的原複興社社員。此外,每逢紀念周時,鄧文儀都要在第三戰區大吹特吹一通,極力宣揚“一切為了需要,需要就是真理”的實用主義觀點和“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法西斯獨裁理論,把整個政治部搞得烏煙瘴氣。

在同僚麵前,他一直認為戴笠是蔣介石的希姆萊,自己則是戈培爾。

戈培爾是納粹德國的重要頭目,希特勒的宣傳教育部長。他瘋狂宣傳法西斯主義,鼓吹侵略戰爭,顛倒是非,無所不用其極,以至他的名字也成了造謠、誹謗宣傳的代名詞。而鄧文儀則以“複興社的戈培爾”自居,在意識形態領域為蔣介石拚命鼓噪,是一個十足的蔣介石狂和反共狂。盡管他的文章和演講都隻是一大串語無倫次、亂七八糟的口號,簡直使人無法懂得他到底說的是什麼,但由於他的狂喊狂叫,亂蹦亂跳,卻也同賀衷寒、劉健群一起,被稱為複興社的三大“理論家”和“宣傳家”。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前,他曾多次率特務到皖南視察,為襲擊新四軍做準備。事變中,他參與製定了對新四軍進攻的作戰方案,是皖南事變的策劃者之一。事變後,他主持了對新四軍被俘人員的整訓工作,並親自到上饒集中營,對被俘的新四軍官兵大打出手,肆意迫害。

1942年,鄧文儀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1944年,蔣介石在大後方組織了10萬青年軍,調鄧文儀出任青年軍政治部設計指導委員會主任。鄧在青年軍中廣泛進行法西斯教育,毒害這些青年,為蔣介石培養日後內戰反共的反動軍隊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蔣介石的嘉獎。為此,在1945年5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鄧文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次年3月,在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又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