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你認識自己的寶貝嗎?(3)(1 / 1)

出乎我的預期,他一口氣做了二十二道題。

通常情況下,在他這個年齡段能做到十八題就已經達標了,而我給他加試的題目他也有很不錯的回答。

當我走出活動室時,陽陽的爸爸媽媽立即圍了上來,仔細詢問孩子測試的情況。

“陽陽的基本思維能力水平有高於同齡孩子的表現,思維結構趨於合理,形象思維能力明顯好於抽象思維能力。特點是一切從興趣出發,對於他喜歡的、比較形象的題目,他會做得比較好;然而轉換角度以後變得抽象一些的題目,他就開始排斥,並且不願意回答。經過我的啟發和進一步引導以後,能表

現出探究和摸索的願望,這一點十分可貴。”

我說到這裏,陽陽媽媽和陽陽爸爸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可是……”我不得不又轉折了,因為客觀地向家長呈現孩子的真實情況是我的責任。

“孩子的非智力性因素,比如個性、社會性、自主意識、情緒情感等方麵仍有很大的不足。‘分離焦慮’症狀比較明顯,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中他會很不安,需要長時間的適應才能進入狀態。而且在遊戲中,他不願意跟老師和別的小朋友互動,總是離大家遠遠的,顯得有些不合群。這樣的孩子,需要給予特別的關心和鼓勵。比如我在給他做測試的時候,我要和他一起趴在地上,與他的目光保持相同的高度來獲得他的信任;我要增加兒童式的提示語言和情境引導,這樣他才能把題目做完。反之,如果我嚴格采用標準語來要求,我相信他連五道題目都做不出來。”

陽陽爸爸和陽陽媽媽的臉色立時陰沉了下來。

“孩子的非智力性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個性發展。試想一下,在幼兒園、小學以至初高中,在我國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現狀下,學校裏每一個班級至少都有三四十名學生一起上課。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怎麼可能隻對一個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VIP輔導和教育呢?”

陽陽的爸爸媽媽頻頻點頭。

“如果感覺到被忽視了,他就不願意自主地去探究和學習了,那麼孩子原本很好的思維基礎也就得不到發展和提升了。”

每當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內心深處都很矛盾,因為他們大都很聰明,思維也比較活躍,隻是因為個性的問題在常人眼中“不好帶”、“不好教”。這種狀況如果不及時調整,孩子以後的成長往往會與家長的期望相去甚遠,是非常可惜的。

正如陽陽,按他的思維水平可以接受五級的訓練課程,但是我還是建議家長讓他先從四級的課程學起。即使難度梯次降低了一個級別,但也並不意味著孩子因此可以輕鬆地適應。我同時建議家長在每節課開始前要提前一個小時到學校,讓他充分暖場、熱身,和主課的老師盡快熟悉並建立信任。此外我還建議家長在生活中多通過一些“競賽”的方式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意識,漸漸地讓他從媽媽的小尾巴轉變成一個獨立、自信的男子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