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1)(1 / 3)

第十一章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1)

郡府受辱

既然再次出仕的決心已定,曹操出爾反爾準備上京赴任。先差出樓異速往洛陽知會老爺子,又叫弟弟置備車馬。但他既然已經回絕朝廷的征召,就必須前往郡府拜謁沛國相袁忠,索要文書才得入京。

袁忠字正甫,汝南汝陽人,以高潔清廉著稱,堪稱一代名士,與袁紹還是同族兄弟。不過龍生九種,種種不同,都是名臣袁安的後人,但袁忠的性格脾氣卻與袁紹迥然不同。

袁紹那一枝自其祖父袁湯開始越來越富貴,乃至袁逢、袁隗相繼為三公,袁基、袁紹、袁術出仕以來皆為京官;可袁忠那一枝卻自其祖父袁彭開始越來越窮困。其實他家也連著出了三代郡守,而且經書家學遠勝於袁湯一脈,卻隻貴不富。皆因他家重名節而不重實惠,從來不置房產地業,一直是粗袍糲食家無餘糧。

袁忠雖名氣頗大,但命運多舛經曆了諸多不幸。他早年曾與黨錮重犯範滂相交深厚,因此被朝廷廢棄了十餘載,直到黃巾事起黨禁解除才接替陳珪擔任沛國相。可就在他仕途有了起色之時,獨生子袁秘又死了。袁秘身為汝南郡吏,輔佐太守趙謙抗擊黃巾,戰事不利之際為掩護趙謙突圍,他衝入敵陣英勇就義。袁忠本就性格高傲,經曆仕途挫折中年喪子,脾氣更加乖戾。

曹操以前就聽袁紹說過:“袁正甫雖潔身自好,為人卻又臭又硬刻薄至極。”今天他憨著臉皮來見此人,而且還要向人家索要文書,心下不免有些嘀咕。按理說這樣的拜謁多有尷尬,應該或多或少帶點兒禮物,但袁忠又以清廉著稱,思量再三曹操還是決定不循俗禮,隻身一人空手前往。

來至郡府門前通報了名姓,有守門之吏進去通報,片刻之後卻出來告訴曹操:“我家郡將大人一早給沛王問安去了,請曹先生在此稍等片刻。”袁忠身為沛國相,拜謁諸侯王絕對是一等一的大事。但其手下人對曹操未免有些怠慢了。畢竟曹操當過朝廷二千石高官,又是平亂的功臣,如今更是太尉至親。非但沒請進去待茶,連個杌凳都沒給,偌大一個人物,竟任他牽著馬在郡府門外直溜溜站著等,這事辦得也太不通情理了。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曹操自知是來求人的,也不好計較些什麼,便耐著性子等。不時有屬官仆從出出進進,那幾個守門吏迎來送往各忙差事,卻連個過來跟曹操說句客氣話的都沒有。

站了足有半個時辰,才聞車馬聲喧,袁忠回到郡府。早有仆僮一擁而上,掀起車簾扶他下來。曹操閃目觀瞧——袁忠四十出頭,身高七尺,穿一襲半舊的官服,一張容長臉,龍眉鳳目鼻直口正,下垂三綹墨髯,一舉一動透著拘謹刻板。

曹操眼瞅著袁忠就要邁步進府衙了,守門人卻對自己的事隻字不提,趕忙上前幾步一揖到地,高聲道:“在下譙縣曹操拜謁國相。”如今他是白丁,隻得自報籍貫。

袁忠瞅了他一眼沒有還禮,僅略一抬手道:“裏麵請。”說這三字的時候連腳步都沒有停,兀自搖搖在前進了府門。曹操見這陣勢,情知這硬弓不好拉,把馬匹交與守門吏,亦步亦趨緊緊跟了進去。

按理說曹操曾經為官,這樣的非正式會麵應該在書房裏促膝談話,可袁忠在前麵連個彎都不拐,徑直把他領到郡府大堂上去了。這樣一來官是官民是民,禮法絲毫不能錯,曹操還得規規矩矩站著跟他說話。袁忠卻端端正正坐了下來,翻開公案上的文書,點手喚過小吏,逐件吩咐公事,把曹操扔到一邊不管了。

曹操揣著手在一邊看著,見袁忠處理公務事無巨細,上到強調朝廷的政令,下到幹問衙門裏的瑣聞,連瞅都不瞅自己一眼,又忙活了小半個時辰。待一切安排妥當、中掾吏紛紛退下,袁忠才抬起頭緩緩問道:“閣下可是昔日的濟南相曹孟德?”

“正是在下。”曹操拱了拱手。

“久仰久仰。”說雖這麼說,袁忠連屁股都沒抬一下,哪裏有一點兒久仰的表現。

曹操覺得這氣氛忒尷尬,便想與他套一套交情:“在下與袁本初頗為交好……”

話還未說完,袁忠打斷道:“不要提袁紹,我們雖為同族,已經十多年沒有走動了。”一句話就把曹操噎了回去。袁忠似乎還疑他不信,又接著解釋道,“我袁家本以清廉才學著稱,不求官高顯貴,而袁隗叔侄奢靡浮華,常以四世三公自詡,因此我們這一枝的人與他們割席斷交不再往來。”他這個借口倒是有幾分道理,不過一族兄弟視同陌路似乎薄情了一點兒——這也難怪袁紹對他抱有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