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凱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九月,許都城外鼓樂悠揚儀仗井然,驛道邊站滿了公卿朝臣。得知曹操班師回朝,天子劉協怎敢怠慢?連忙發下詔書,除省中當值官員外,自司徒趙溫以下都要到城北十裏以外相迎。
天子之命誰敢不從?曹公之威豈能不懼?滿朝文武遵令而行,一窩蜂趕來。冠戴如山巒,大袖似層雲,卻沒人敢交頭接耳敘談半句,因為曹操任命的校事盧洪、趙達也混跡人群中,時刻觀察著所有人的舉動,誰要是不留神說錯一個字,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眾官員盡皆無語,目不斜視眺望北方,手底下整理著衣襟腰帶,唯恐有失禮之處。
可在官員隊伍後麵數丈開外,氣氛則截然不同。許都附近的屯民也聽到消息了,一傳十十傳百,惹得臨近村莊的百姓都趕來湊熱鬧。有不少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而來,因為有士兵攔著不能上前,連靠近驛道的樹上都爬滿了人,大家都想爭睹王師回朝的氣派,更想看看那位定許都、興屯田、滅呂布、敗袁紹,美其名曰“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官究竟長什麼模樣。
冷清的官員和喧鬧的百姓對比鮮明,所有人都在日頭底下站著,等了半個多時辰,才見北方地平線上騰起征塵,大部隊漸漸映入眼簾。不多時有戎裝斥候快馬奔來,向迎接的人群高聲呼喊:“曹公率師回朝嘍……”
“臣等奉詔迎候……”隨著百官參差不齊地一聲回應,黃鍾大呂絲竹鼓吹驟起,奏的是得勝慶功之樂,震得人腦袋發蒙。看熱鬧的百姓也越發踴躍,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鵝鴨。
因為是得勝回朝,軍隊早在半路上調整了位置,老病傷殘一律編入後隊押運輜重,走在最前麵的是曹操的中軍。這些士卒多是豫州本土人,凱旋回家自然無限喜悅,這會兒見如此多的人迎接,臉上立時泛出得意笑容,扛著長槍大戟也不覺累,精神抖擻士氣高昂,腳下的步子一個賽過一個高,仗著曹操之威要是有路都敢走到天上去。
剛過了千餘步兵,又見甲胄兜鍪分外耀眼,曹操的親衛虎豹騎隨後而來。這支隊伍是曹氏的子弟兵,都是親戚族人鄉裏故舊的後人,統領者曹純不僅身兼司空府參軍,還在朝中掛有議郎的頭銜。曹純今天特意換了身鎦金鎧甲,手持大槊腰挎寶劍,騎著高頭大馬當先引路,後麵的虎豹騎個個都頂盔貫甲罩袍束帶,連馬鬃都刷洗得油亮,透著十二萬分的精神。
百姓一見此景歡呼雀躍,不知是誰還扯著嗓子叫了聲好。可緊接著又見旌旗林立遮天蔽日,白旄節杖隨風搖曳、金鉞大斧寒光閃閃,數不清的將官眾星捧月般拱衛著一名身量不高的中年將軍。此人身披赤金鎧甲,頭頂赤纓兜鍪,腰配青釭寶劍,胯下黃驃戰馬;臉上觀,此人已過不惑之年,灰蒙蒙長須間早有幾許白茬,耳邊發髻也是有黑有白,但白淨的臉膛上卻沒什麼皺紋,濃重的眉毛斜插入鬢,一雙鷹隼般的眼睛微眯著,用餘光掃視著左右人群;雖貌不驚人卻不怒自威——正是大漢司空曹孟德。
曹操緊催坐騎快行幾步,赫然凸顯在隊伍前方。此時尾隨的不僅有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將領掾屬,還多了許攸、鮮於輔、田豫、國淵、張郃、高覽等河北歸降之人,這氣勢威風不亞於天子出巡。如此英雄的將帥、如此氣魄的軍隊,還有誰敢對這位飽受爭議的司空大人有所指摘?所過之處官員紛紛跪倒在他的馬蹄前,猶如一陣勁風吹伏了層層麥田;百姓們見官員都跪了,便糊裏糊塗跟著也跪了,嘈雜喊嚷著迎接的話。
曹操微微頷首,策馬而行掃視著跪拜的人群。這一次他不再推辭揖讓,將所有讚美都欣然領受。出生入死南征北戰,追求的不正是這一刻嗎?現在雖不能說大功告成,但已是峰回路轉前途光明,也該享受讚美了。何況他腦子並沒閑著,接到荀彧的表章就盤算著如何教訓那個不知深淺的孫權小兒,還有叛賊劉備尚有幾千烏合之眾盤踞汝南,等著他去算賬。這麼多事需要考慮,才沒閑工夫跟這幫人客套呢。
曹丕、曹彰、曹植、曹玹、曹衝、曹彪等公子也來了,一路小跑來到馬前迎接父親。曹操隻擺擺手:“為父安好,你等退下。”便繼續往前走。
他瀏覽驛道左右,想尋找一張麵孔,看到丁衝、董昭、楊沛等親信時隻是微微頷首,並沒特意叫他們起來,而是繼續張望,直到確定要找的人沒露麵,才擠出一絲神秘的笑容。走著走著,猛一眼瞅見個冕冠青綬的大官竟長揖不跪,在一片匍匐的人堆裏顯得格外刺眼。曹操略一皺眉仔細打量,又是少府卿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