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陳立夫_官場沉浮,不如去新澤西當陶淵明(1 / 1)

有個勸人及時行樂的段子,手機裏廣泛流傳:不抽煙不喝酒,六十三。喝酒不抽煙,七十三。抽煙不喝酒,八十三。又抽煙又喝酒,九十三。吃喝嫖賭樣樣來,一百零三。最悲哀是謎底,大家都該學習的好同誌,啥壞毛病也沒有,隻活了二十三。

段子中一百零三歲的是張學良將軍,事實上並沒有活到這個歲數,而且他抽的是大煙,也就是鴉片,比香煙厲害得多。因為這段子,不由想到另一位長壽的老人家陳立夫,生於一九○○年,比張學良大一歲,張活了整一百歲,陳是一百零一歲,按中國的虛歲,勉強可算一百零三。

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能活這麼大年紀,不容易。以我所知,長壽的還有張群,他是蔣委員長拜把子的兄弟,官至“行政院長”,也活了一百零一歲。還有何應欽,蔣手下的軍方二號人物,九十七歲。最長還屬宋美齡,這位第一夫人活了一百零六歲,還是女人厲害。

宋美齡是抽煙的,據說有六十多年的煙齡,她還寫過愛情小說,抗戰勝利以後,國人沉浸在打敗日本鬼子的喜悅中,她幹脆埋頭文學創作,寫了一部叫《往事如煙》的中篇小說。餘華的一部中篇也叫這名字,估計當時也不知道三十年前的往事,要不然不會寫一部同名的小說。

陳立夫有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得而知。既然能活那麼長久,他的種種嗜好,就算壞毛病,都可以當作長壽秘方。晚年鼓吹中醫,提倡養生和孔孟之道,說白了也就是倚老賣老。五十多歲患糖尿病,這足以給今天類似的病人打氣,即使已打了胰島素,也沒什麼大不了,如果像陳那樣,起碼還有四十多年可活。

俗話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青少年時期的教育,讓我們這代人很難對蔣宋孔陳有好印象。四大家族究竟如何,大家心裏未必明白,可誰都覺得他們不是好東西。

論資曆,陳立夫遠不如朱家驊。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呼風喚雨,與張學良一樣,完全由於家族原因。張的爹是張作霖大帥,陳有叔叔陳其美哥哥陳果夫,都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四大家族沾親帶故,蔣宋孔三家沾親,與陳家帶故。陳其美是蔣介石的鐵哥們兒,對他有知遇之恩,蔣重用二陳,與報恩有關。

陳立夫的最初誌向並不在政治,他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在美國留學,有貨真價實的匹茲堡大學碩士文憑。二十五歲學成歸國,沒去當工程師,而是進黃埔軍校,當了蔣介石的機要秘書。

一九二五年他剛從美國回來,絕想不到黃埔會鬧出那麼大動靜。陳立夫也就是一個校長秘書,一個英文好的書生。他絕不會想到操場上練操的那些學生,很快叱吒風雲,成為國共兩黨的軍界領袖,更不會想到,自己追隨的蔣校長,不過兩三年,儼然成為國家元首。

共產黨一九二一年成立,一九四九年打下江山,辛苦了二十八年。從南昌起義開始算,好歹也得二十二年。黃埔以一個軍事學校創造的時間奇跡,後世不可複製。水漲船高,陳立夫的個人事業也隨著輝煌,遠非一名普通工程師所能達到。黃埔是個金礦,他很快賺得盆滿缽滿。

二十九歲,陳立夫成為中央黨部的秘書長,這是國民黨曆史上最年輕的秘書長。兩年後,他又成為最年輕的中央組織部部長。蔣家天下陳家黨,他成為著名的黨棍,中統的大特務頭子,收拾共產黨很有一套,為蔣介石的一黨天下鞠躬盡瘁。政治總是有點肮髒,他出過歪點子,夾帶了不少私貨,也得罪了很多人。

根據陳立夫自己的回憶,蔣介石動輒喜歡“娘希匹”,當年跟著蔣幹的時候,曾要求他不許罵人,蔣還真的就沒罵過陳。對這一說法,我不太相信,打是親罵是愛,也不是什麼人都能輪得上罵。事實上誰都知道,蔣後來很不喜歡二陳,兵敗台灣後,對他們兄弟相當冷淡,將國民黨的失敗怪罪於黨務,二陳成了替罪羊。

一九五一年,失意的陳立夫去了美國,他五十一歲,早年學的專業丟了,想來想去,隻能靠養雞過活,在新澤西當陶淵明。大陸人能記住的,還是追隨蔣介石的那段從政曆史,其實這隻是他人生的四分之一,此後的道路仍然漫長。

養雞事業並不成功,不至於窮困潦倒,基本上也就一介草民,一個在美國苟活的普通老百姓。畢竟他過去太顯赫,養了十年雞,沒賺到錢,最後還是破產。除了養雞,為糊口還做過食品生意,鬆花蛋湖州粽子年糕蝦仁蛋炒飯,什麼好賣就做什麼,有一段時候,“陳立夫牌”的皮蛋和辣醬,在華人圈子裏還有些小名氣。相對於玩政治的糟糕,經濟上的拮據,勉強自給自足,反倒洗幹淨了貪汙嫌疑,很多人原都相信他藏匿了巨款。

一九六九年,陳立夫又一次回到台灣,安心養老。他在美國的遭遇,很像“文革”中下放的大陸老幹部。白雲蒼狗,出水才看兩腿泥,撇開意識形態的衝突不談,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二十世紀風雲人物,無論國共,不管你腕多大,在官場上沉浮,唯有活著才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