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胡宗南_老一點怎麼了(3 / 3)

說他隻看中黃埔學生,也真不完全對,首先黃埔是個大團夥,與蔣平輩的或者略小一點的,有很多都是黃埔的教官。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所謂黃埔基本上就是今天的黨校,打著軍隊現代化的幌子,國軍高級將領中稍稍年輕一些的軍官,要在第一線帶兵打仗的,差不多都與黃埔有這樣那樣的聯係。說白了,黃埔就是軍隊係統的文憑和資曆。

對於黃埔學生,蔣介石曾發過牢騷,說黃埔出來的人都太牛,二期三期嫌營長連長太小,四期不願意當排長。他說這話時,還是指剛畢業的黃埔學生,當時五期畢業的甚至找不到差事。好在戰事不斷,亂世英雄起四方,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黃埔軍校搬到了南京,黃埔的學生越來越多,機會越來越大,前途也越來越廣闊。

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淞滬抗戰,是對黃埔學生的一次大檢閱。最初參與作戰的部隊,都是蔣的嫡係,清一色黃埔軍官,德式裝備訓練有素。這次戰役的最初目標,隻是想消滅盤踞在上海租界的三千日本海軍陸戰隊,結果卻是越打越大,中日正式全麵開戰。雙方不斷增兵,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蔣的嫡係部隊拚得最凶,據統計,當時光陣亡的團長有二十八人,營長四十四人,這些青年將領大都是黃埔學生。

“八一三”抗戰證明了蔣的抗戰決心,也驗證了中央軍的成色,雖有保家衛國之肝膽,可惜實際作戰能力不怎麼樣。不過這場豪賭還是值得,接下來很長時間,沒人再說蔣假抗日,他成為無可爭議的抗日領袖。

附記2 黃埔學生的年齡問題

一九二三年底,黃埔軍校醞釀招生,全國各地發布廣告。由於還是北洋政府時代,所謂公開招生仍然不是很公開。根據招生要求,考生年齡應該從十八歲到二十五歲。當時的胡宗南已超齡,不得不有所隱瞞,因此我想當然地認為他是歲數最大的黃埔學生。

有人告訴我,胡宗南二十八歲進黃埔軍校,算不上年齡最大,有一位叫李仙洲的,比胡還大兩歲。這讓我感到很意外,隻好重查資料。不核對不要緊,一認真,發現隱瞞歲數的人,竟然不止一個兩個。比胡宗南年長者大有人在,光是同年就有好幾位,有的早年陣亡了,有的做了共產黨俘虜,也有的去了台灣。名聲都沒法與胡宗南相比,至少是個少將,以黃埔一期的資曆,隻混到這個級別,顯然玩得不太好。

李仙洲生於一八九四年,比胡宗南大兩歲,三十歲才步入軍校。黃埔軍人中,也算有頭有臉,官至中將,是集團軍司令。抗戰勝利國共大戰,他歸黃埔三期的王耀武管轄,很不服氣。當兵的永遠講究資曆,論資排輩,講歲數,他比陳誠還大四歲,可人家是黃埔的老師,不服也得服,小自己十歲的王耀武竟然是頂頭上司,是可忍,孰不可忍。

比李仙洲大一歲的是韓浚,也是中將,也是黃埔一期,在蘇聯留過學,曾經的共產黨,後來跟著蔣委員長幹,萊蕪戰役中被解放軍活捉。比韓浚又大一歲的是鄧瑞安,進入黃埔前,既當過小學教員、警察分所長、煙酒公賣局印花稅委員,也當過兵,當過中尉排長,後來不知所蹤。

還有一位趙子俊,年齡更大,一八八九年出生。一九二一年共產黨剛誕生,第一次代表大會還沒召開,他已經是黨員。進黃埔軍校,三十五歲,超過上限十年,天知道當時怎麼審查。趙在北伐途中陣亡,如果活下去,無論站共產黨這邊,還是在國民黨那邊,肯定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當然,最過分的應該是三十八歲的丁琥,江蘇東台人,生於一八八六年,比蔣介石這校長還大一歲。和他相比,胡宗南是不折不扣的小弟弟,小十九歲的王叔銘絕對做兒子。丁琥病故於一九二八年,軍銜上校團長,以今天的眼光看,走出校門三年,有這職務也說得過去。

不僅黃埔一期有高齡學生,二期三期也有。二期的林廷華,生於一八九二年,三期的胡醴泉和黃文瀾,都二十八,與胡宗南同歲。除了封建時代的科舉,隻有不拘一格的特殊年代,才會這樣八卦。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恢複高考,也曾出現同學年齡相差很大的現象,也曾有過父子同榜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