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偏執症患者:海瑞(4)(1 / 3)

並且多次去徐階家,當麵做他的工作。按海瑞的邏輯,他覺得這是在救徐階,從根本上說是為徐階好。在給朋友的信中,他提到了這件事:

存翁(徐階)近為群小所苦太甚,產業之多,令人駭異,亦自取也。若不退之過半,民風刁險可得而止之耶!為富不仁,有損無益,可為後車之戒。區區欲存翁退產過半,為此公百年之後得安靜計也,幸勿以為訝。

海瑞說,他的做法是為徐階做長遠打算。為富不仁,有損無益,如果這樣積累田產,敗壞道德,徐階遲早會吃更大苦頭。

然而,徐階這回是花崗岩腦袋,不為所動了。他知道再退下去,一生的積累就付之東流。老丞相此時也實在狼狽了。在海瑞的支持下,那些要求退田的貧民成天圍著徐階的宅第遊行示威,大聲呼號,弄得徐階痛不欲生。

時刁民皆囚服破帽,率以五六十為群,沿街攘臂,叫喊號呼。而元輔(徐階)之第,前後左右,日不下千餘人。徐人計無所出,第取自泥糞貯積於廳,見擁入者,輒潑汙之。

貧民千人要擁入徐家算賬,徐階無法,隻好令下人擔了幾擔糞放在大廳裏,見人進來,就往他們身上潑。誰能想到,昔日的首輔今天居然出此下策!

沒有辦法,徐階隻好放下架子請和了。

不過,他並不是向海瑞請和。他知道海瑞不過是被人利用的工具。他向當朝首輔高拱發出了降表,表示了自己的悔意,表示在政治鬥爭中徹底認輸,表示以後不再糾集勢力謀求東山再起。

高拱笑了。他的目的圓滿達到了。既然對手敗得這樣慘,他也就大度起來。他幡然一變臉,對徐階笑臉相迎,給徐氏回了一封信,表示前嫌盡釋,希望徐氏今後多捧他的場。然後,他又輕輕暗示,他也覺得海瑞做得太過分了,不過他作為當朝宰相,沒法直接出手。在海瑞修吳淞江後,他的政治聲望達到了頂點,朝廷上一片稱頌之聲。然而,在退田令開始後,官場靜下來了,讚揚海瑞的聲音消失了,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要扳倒海瑞,隻是摸不準高拱的心思,不敢貿然動手。

徐氏對這些政治暗語當然一讀就懂。得了高拱指示,他立刻利用自己的故舊,找禦史奏了海瑞一本。高拱在奏本上批準同意。海瑞被取消巡撫銜,調任南京總督糧儲。於是,海瑞最風光的一段政治生涯就幹脆利索地結束了!

海瑞罷官的真相

海瑞被這當頭一棒打昏了。他正興致勃勃地推行他的宏大計劃,“正欲為江南立千百年基業”,正調動全部精力和應天府的豪紳大戶們作戰時,沒想到,後麵射來的一枝冷箭,輕輕地取走了他的政治生命,粉碎了他的全部政治夢想。

海瑞不知道,像他這樣不明白遊戲規則的人,隻會被高明的玩家當作一枚衝鋒陷陣的特殊棋子,發揮完作用之後,被拋棄是必然的命運。清官注定不能進入政治主流,無法引導政治航向。

海瑞永遠不會明白這一點。他開始是震驚,然後是迷惘,最後是憤怒。

至剛者不屈。海瑞不會容忍任何對他名譽性的安排,他提筆給皇帝寫了一封辭職信:“臣曾說過當今天下諸臣全犯了因循苟且之病。皇上雖然有銳然求治之心,群臣卻絕無毅然任事之念。互相掣肘,互相排擠,”還動不動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所以,帝國才敗壞如此。一旦提起筆,海瑞胸中的憤怒、委屈、埋怨就忍不住噴發出來,辭職信變成了政論書。在這封海瑞平生中第二有名的信中,海瑞第一次向皇帝陳述了他的政治理想:

臣尚欲以身為障,回既倒之狂瀾;以身為標,開複古之門路。

這樣的話,隻有海瑞才說得出來。欲以一人之力,擋住天下滔滔既倒之狂瀾。把自己作為標準,使全社會人向自己看齊,以挽回社會道德的敗壞。

這是何等的“狂妄”!整個中國,隻有最浪漫的詩人李白和最天真的官僚海瑞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然而,這兩句話卻是解讀海瑞一生為人行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