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秋色層疊眾芳書甸甸亭亭枉自孤(2 / 3)

學校提前半個月開學,夜闌又踏上北上的旅途。短短不到十二小時,與家鄉已隔著長江與黃河。路上來來往往的公車,許多空著的座位。她拖著旅行箱艱難地一步一個台階,下到通道底部。地鐵入口處異常冷清。檢票處,呆呆地坐著一個人。望望地下站台,昏暗,空無一人,失去了以往明亮、熱鬧的景象。

耳邊回蕩著《開往春天的地鐵》的旋律。遙遠幽深的地鐵隧道飄來二胡悠揚婉轉而淒楚的曲調。伸出雙臂,閉上雙眼,感到地鐵到來時吹來的陣陣涼風,卻感受不到地鐵距離站台上等待的人們有多遠的距離……

上帝也許是看不慣人們太平而麻木著活得太自在,總會不期地來一些天災人禍。幾十年來第一次遇到這種致命性極強的傳染性疾病,大家都沒有經驗,隻剩下恐慌。然而卻暴露了世態炎涼、冷漠的人性。誰也沒有錯,錯的隻是這個病毒。然而幾個月後,病毒竟莫名地銷聲匿跡了,一切又回歸平靜。

非典事件,讓大家第一次發覺媒體的重要性,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大眾需要知道真相,那麼誰來挖掘真相呢?是一批又一批不懼生死的記者。同戰地記者一樣,奮戰在醫療一線的記者們也同樣危險重重。蘇驀然沒有資格進入醫療一線采訪,但他依然經常駐守在醫院、隔離小區,采訪些病人家屬和隔離區的居民。

從高考一些發燒的考生被取消考試資格,到被迫留守的美國老師聽說有人肺部感染去醫院檢查時大驚失色,棄學生於不顧而逃課;從病患對醫護人員吐口水,到上海某專家聲稱“抗非”疫苗就要新鮮出爐;從民間流傳用來騙小孩的巫術、邪招、鬼故事,到有些地方竟把活人關在太平間旁陰森的小屋子裏,或幹脆置之不聞,直至無藥可救,便一把火連人帶房燒成灰燼;從電視上成堆的陳詞濫調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英雄”,到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上刪除,並解除對北京的旅遊警告……

驀然每獲得一點信息,都記錄下來。很快,十萬字的非典紀實文學完成了。他發送email給楊總編。他們總是通過郵件聊天,而楊總編都習慣打英文,於是他們之間的溝通都是用英文交流。實在說不清的事情,楊總編就打電話給他。在溝通完修改意見之後,驀然又修改調整了三次。

最終,以筆名“驀然回首”問世的《非典全紀錄》在香港出版發行。自從在報紙上刊登了驀然的三篇非典文章,香港市民們就愛上了驀然風趣幽默、一針見血的文風。此書一發行,在香港居然引發了搶購熱潮。大陸地區也開始訂購了。隨著銷量的上升,驀然獲得了人生第一筆版稅。楊總編給他彙了十六萬。之後,楊總編會時不時給驀然個主題,讓他去采訪寫稿。報紙上每次刊登他的文章,都會引發不小的熱議。隻要看上一句,大家閉著眼都知道是驀然回首的文章。

轉眼到了大三暑假,李夜闌要準備畢業論文的撰寫。她們班的同學要跟著老師一路向西,從陝西、山西一直到內蒙,野外研究秦嶺-大別造山帶等地質構造。這是夜闌最愛的野外學習了。

戴上寬簷帽,穿著長袖襯衫,背上地質包,手拿地質錘和羅盤,夜闌和室友們立馬變了個樣。從柔弱的小女生,變成了和男生一樣的女漢子。事實證明,夜闌確實比大多數同學體力都要強,她一天跑上十幾公裏都不覺得累。幾天下來,大家都疲憊不堪,隻有到飯點才又激情澎湃。

“山西的麵食是真的香啊!”葉暮捧著一大碗麵,她頓頓都要吃麵。

“我好想吃米飯啊,幾天沒吃了。頓頓都是麵”陳清瑤抱怨道,毫無胃口。

“我覺得到哪就要吃哪的特色啊,西北的麵食品種還真豐富!”夜闌開心地大口咀嚼著。

“這幾天怎麼看蕭住和吳庭秋他們總圍著你轉啊!”石遠黛壞笑著問夜闌。

“你們不知道啊,蕭住天天跟我談他的哲學呢!什麼黑格爾啊,人生哲學,聽得我一頭霧水!”夜闌苦笑著道。

“哎哎哎,他們仨又來了!”葉暮趕緊騰出身邊的幾個座。隻見帥氣逼人的吳庭秋,又黑又瘦的蕭住,白淨內斂的李縉宸向夜闌走來。

“晚上一起打牌啊!”吳庭秋在夜闌身邊坐下。他可是稱霸街舞圈、勇奪籃球賽mvp、成績名列前茅,就連男同學都仰慕的全能型天才。他走到哪都自帶強大氣場,立馬成為全場焦點,仿佛一陣龍卷風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