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徐階、王世貞篡改了一段曆史,並刪去了嚴嵩在所有重大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讓嘉靖王朝成了中國明代史上最具爭議、最撲朔迷離、最讓人啼笑皆非的年代。
一、給市儈的文藝工作者們帶來了契機。既然“嚴嵩無他才,唯一媚上,竊權罔利”,對國家一點貢獻都沒有,純粹是個大奸臣,那麼文藝作品就好寫了,凡跟嚴嵩有矛盾的人,都是忠臣,凡跟嚴嵩親近的人都是奸臣。於是,夏言鬥嚴嵩、楊繼盛鬥嚴嵩、沈煉鬥嚴嵩、徐階鬥嚴嵩,甚至還來了個關公戰秦瓊似的故事——海瑞鬥嚴嵩。嚴嵩被惡意醜化,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隨著後世電視的勃興,一個幾歲的孩子在看電視時,終於天真地喊出了一聲振聾發聵的責問:嚴嵩這麼壞,皇上為什麼不殺了他呀?
二、給所謂的社會學學者減少了麻煩。既然嚴嵩是奸臣,嘉靖四十五年的運動區間就好劃分了:嘉靖二十一年(1542)前,是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過程。嘉靖二十一年後,嚴嵩實際掌權,是奸臣當道,朝政腐敗,導致南倭北虜猖獗,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時代。
三、給研究曆史的人留下了太多的疑問。嘉靖四十五年的曆史,嚴嵩獨攬朝政二十年,扮演的無疑是男一號的角色,可嘉靖二十一年前嚴嵩都在幹什麼呢?倒嚴戰在徐階的精心策劃、親自指揮下,始於鄒應龍,止於林潤,參劾的是嚴世蕃,殺的是嚴世蕃,嚴嵩何以成了臭名昭著的奸臣?
有心人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是故事、小說、評彈,還是後來的電視劇,講述的都是嚴嵩六十多歲登上宰相以後的故事。那麼嚴嵩登上相位以前在幹什麼呢?
中國人鑽進了徐階、王世貞所設的圈套裏出不來,一股勁地大喊著“嘉靖皇帝是個大昏君,嚴嵩是個大奸臣,嘉靖年間是明代政治最黑暗最腐敗的時代”。西方學者卻準確地給明朝中後期下了一個定論,英國劍橋《中國明代史》稱嘉靖年間“是一個經濟非常活躍的、農業技術和生產發展的、紡織品和手工業大規模發展的時代”,認為嘉靖當朝、嚴嵩輔政期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隨後社會又倒退了回去。
西方學者的這個結論讓中國人目瞪口呆,因為中國學者認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於晚清,以辛亥革命為劃時代的槍聲。沒想到西方學者卻把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期整整提前了三百五十年。中國人自己不說,他們卻在說中國社會的前進步伐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這能不讓中國人目瞪口呆,無地自容嗎?
那麼西方學者的觀點為什麼跟中國人自己的觀點相差這麼大呢?很簡單,中國人被“嘉靖皇帝是昏君、嚴嵩是奸臣”的理念束縛了思維,沒有用心分析擺在麵前的史料。當我們用端正的心態,客觀地研究嘉靖年間的曆史時,就會發現:嘉靖年間實行了一條鞭法稅收製度。這是我國稅收史的一個劃時代轉折點。一條鞭法不僅減輕了貧苦人民的沉重負擔,還由於還給了人民相對的自由,大家可以自由經商、貿易、開作坊、辦工廠,所以有力地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嘉靖年間大力推廣棉花,為國家穩定、經濟繁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倭患不是起於嘉靖年間,而是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朱元璋時代就有了。嘉靖年間由於經濟複蘇,手工業發達,倭寇見有利可圖,便把目光從朝鮮、澳門等地轉向了明朝,是利欲所驅才使倭患越演越烈。嘉靖二十六年正式成立剿倭機構,嘉靖四十一年徹底消除了為害一百多年的倭患。倭患加劇不是朝政腐敗的緣故,而是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