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2 / 2)

當我們把不成功歸結到一切客觀因素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選擇失敗了,借口永遠是無窮無盡的。這樣,再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自己那些說了一千遍的借口得到安慰和同情。

例如:不是因為我不行,是因為遊戲規則不好;

不是因為我不行,是因為我比別人更自尊;

不是因為我不行,是因為壞人太多……

不得不說到的一點是,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屑於聽這些話的。

隻有弱者,才和弱者交換懶惰和不成功的借口。

沒有“好開始”,就從“壞開始”開始

做一件事情,你需要準備多久?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學習的東西是最多的。

從一個字都不會寫、不會說,到寫錯了、說錯了,再到最後的寫成了、說成了。

因為那時候,我們不成熟,不用擔心麵子,不需要找借口,想學的時候就去學習,錯了就改正,然後成長。

現在的我們,要喚醒這種我們已經具備、隻是有些遺忘了的巨大能量。

不要總是在A和B之間猶豫,路是走出來的,不是選出來的。

當你沒有一個“好開始”的時候,就從一個“壞開始”開始吧。

不要給自己找太多的借口,有的事情真正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沒那麼難。

曾經,我受邀參加一次訪談,作為一個經常寫東西的人,我發現,寫和說完全不是一回事,正如一個人能在QQ上與人進行“一對多”聊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很有可能見到不熟悉的人時會臉色通紅,羞澀木訥。

那次訪談應朋友所邀,不得不去,整個過程對於我來說痛苦極了。我感覺眼前、額頭處像發燒一樣,說出來的聲音都仿佛不是自己的……

度過了難挨的時光後,訪談結束了。

沒想到朋友很興奮,堅持認為訪談效果還不錯。

這讓我略感欣慰,當我回過頭再去觀察自己此次訪談表現的時候,我發現緊張和不熟練是顯而易見的。令我欣喜的是,狀態再不好,我談話的真誠度,以及表達出來的思考的力度是沒有問題的。

這次我以為不成功的訪談,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更多了一種體驗。此後,我刻意鍛煉自己在多人場合說話不緊張的特點,多次實驗後,我對自己更加了解了。原來,再怎麼練,在麵對很多人的時候,我還是不會像寫作時候那麼自然和自在。

既然寫作能夠豐富我的思想,讓我自信也自在,那麼,就不必讓自己去學演說家的本領了,不得不發言的時候,要是還緊張,就允許自己緊張吧。

當我接納了自己的緊張,我發現,麵對再多的人發言,我居然也沒有從前那麼緊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