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兩府大臣兼職太子東宮職稱的名單,就這麼點事,他就能把寇準派係殘餘的勢力打壓到底。具體的官職名稱超複雜,簡單點說丁謂晉升為門下侍郎兼太子少師;李迪為中書侍郎兼左丞,再兼太子少傅;其他的如曹利用、馮拯、錢惟演、王曾、晏殊等人也各自加封,但問題就出現在了李迪的身上。
李迪已經是首相了,他至少得是中書侍郎兼尚書,兼左丞一來沒這個例,二來不升反降了。通過這個名單,就會在未來的新皇帝的排班站位上大占便宜,把剛剛上任沒幾天的大宋官場重新洗牌。
並且這樣做時,丁謂沒跟任何人商量,完全一意孤行。這就等於把李迪等人逼進了死胡同,如果再聽之任之,就別想再做人了!可是想反擊你得有辦法,丁謂那邊的勢力已經內外結合,連寇準都隻能乖乖等死,李迪又有什麼轍?
思來想去,李大狀元記起了一位曾經轟然巨響,把王欽若炸成碎片的仁兄——馬知節。然後就信心倍增鬥誌旺盛了。很樂觀,馬知節當年隻是樞密副使,都能達到那樣的效果。現在他是首相,如果自我引爆的話,丁謂是不是會碎得比王欽若更加的徹底?
說幹就幹,先在政事堂裏開練,導火索就是丁謂的老同事、後來並稱為“五鬼”的林特。也是百密一疏,丁謂在名單完成後,才想起要為林特爭個席位,並且相當的高,是樞密副使、太子賓客。李迪一聽就火了,果然不出所料,真的要欺人太甚了!
丁謂,林特去年晉升右丞、今年晉升尚書,這些你跟我們商量過了嗎?他是個什麼品性,朝廷內外一片罵聲:“你居然又把他提升為執政大臣,還兼職太子賓客,這像話嗎?況且你剛擬定好名單,馬上又改,成何體統,你到底會不會當官?!”
越吵越火,李迪竟然抓起笏板,就要衝過去。眼看著宋朝版參、眾兩院議員的全武行打鬥馬上開演,其他的執政大臣們連忙擁了上去,各分派係,把自己的老大分開。結果是丁謂跑了,直接去找皇帝,那裏應該能安全點。
這正中李迪下懷,要的就是在皇帝邊上點火!李首相跟蹤追擊,殺奔長春殿,把副相、皇帝一鍋端。當時病中的趙恒有些閑適慵懶,心情還不錯,他看著氣勢洶洶的李迪進入大殿,自己拿起了一張紙:“愛卿,你們研究出來的東宮署官的名單我已經看過了,不錯,就這樣頒發吧。”
火上澆油,李迪瞬間爆炸!
這不對,皇上,這名單有假,臣懇請不擔任擬定的兼官,丁謂是個小人中的小人,他這樣的邪惡,那樣的混賬,您不信嗎?就以林特為例,他的兒子前些時非法用刑,傷人至死,死者家屬告狀,卻投告無門,都是丁謂一手遮天搞的!
這時大殿變成了菜市場,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錢惟演、馮拯、曹利用、王曾甚至後宮的劉皇後都被驚動了,緊急趕往事發地點。眼看場麵變大,李迪突然間又變身成為一挺機關槍,扣動扳機向四麵八方掃射。陛下,丁謂之奸不是個人現象,這些天來寇準無罪卻被貶黜、朱能造反的事也不應該公之於眾、東宮太子的兼官就算要搞也不應該這樣的興師動眾。你,對,就是你錢惟演,你是丁謂的親戚,按例你應該回避,根本就不能擔任執政大臣,可你也當上了,必須辭職!你,馮拯,多年的老好人你裝什麼?你和曹利用都是丁謂的同黨,一夥兒的就是一夥兒的,光明正大地站出來!你們這一群小人……
事情就這樣搞大了,李迪是要把丁謂一黨一網打盡,拖著他們所有人一起返回基層去當農民,哪怕是徹底罷官!當天他的目的看上去達到了。趙恒震怒,把他和丁謂都趕出大殿,留下了其他的執政大臣,來商量這件事怎樣了結。
結局:翰林學士劉筠起草詔書,將李迪、丁謂各降一級,罷免宰相,調外地任職。具體是李迪任鄆州知州、丁謂是河南知府。玉石俱焚再次奏效,李迪勝利了。
不過很可惜,丁謂是大宋官場從沒出現過的動物,曾經管用的那些招數,在他身上通通失效。
宋朝很仁道,京官們被罷免之後,除非十惡不赦,特殊勒令立即出京的,基本上都可以緩收行李慢告別,路上更可以遊山玩水當個公費的行吟詩人(後來蘇東坡就這樣),至於宰相們更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