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詹事府
詹事郎正若有所思地看過手中文章,順手遞給下側的同僚,甚是寬慰地點頭,“近半月,太子寫就的文章頗有長進,明大人辛苦了。”
東宮侍講明正急忙起身,謙恭道:“非是下官之功,還是太子克勤,每每遇到疑難,總是不恥下問,下官才得以出力一二分。”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誇讚太子肯用功了。
在場諸位不約而同地點點頭,間或湊在一起低聲說著什麼。逢有人傳閱文章,指著上麵的一二金句還有細解。
詹事郎將眾人所言納入耳底,憶起近日聽到的傳言,下意識歎一口氣。
有下官聽了真切,急問道:“詹事大人何故歎氣?太子有長進,難道不是好事嘛”
詹事起身,右手背在身後,見眾人看向自己,隱晦道:“本官歎氣是有二意。一乃感儲君有長,身為臣子,心有威瞻。二乃憂他人毀謗,不叫天聽,不叫民知。”
他人毀謗?
眾臣對視幾眼,同時想起近日傳地有鼻子有眼的一件事兒。
一向有溫良名聲在外的太子,不是不喜女子,而是喜歡□□作踐女子。
早年有孝有神佛鎮壓,如今重入凡塵,終究難改戾狠脾氣,聽說東宮妃嬪已經遭了辣手,還有幾個宮女都是被人鞭笞到死拉出去的。
按理說這樣的事情合該遮掩著,也不知是哪裏出了錯漏,百官甚至是民間都有議論,倒是有點滿城風雨的意思。
詹事大人捋胡子,眼中有沉痛閃過,“太子後宮之事本是隱秘,且先不論真假,身為臣婦,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怎可留作把柄?”
最先傳言的人合該亂棍打死以鎮壓流言。
奈何太子經驗不足,等到人盡皆知方才知施展手段,已經是遲了。
東宮侍屬官聞詹事所言,一時訕訕——
前段時間,皇上下旨為太子後宮小選,他們家中適齡的女子不是抱病有疾要麼長親披孝或是遠處探訪,理由層出不窮,總之不想送人進東宮。
話說的輕巧,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這恩送在你詹事大人的門楣上,你要不要?
詹事大人不知他們所想,卻也猜度幾分,“如今既已經定好崔大人的幼女做側妃,小選便算化作尾聲。留給我等便是該想著怎麼為君分憂。”
這
他們都是男人家的,又不能出去說太子其實沒有那種愛好,君子有所為則為之,不可為之便不要強為了吧?
廳中安靜,無一人應承詹事大人。
半晌,有一僚屬拱手道:“食君之祿自然要為君分憂。奈何此樁涉及皇室隱晦,下屬則以為不可操之過急,且先敲打宮人內侍等,以觀後效。”
沒準時間一長,人們就忘了。
又或者,時間一長,太子就慢慢好了呢。
詹事沒好氣地扭身,懶得再與這些人廢話。
說了半天,沒一字有用,該整飭的太子早已經動手,他若是拿這話去回稟,肯定又要挨一頓臭罵。
“諸位該多思多行,詹事府每月俸祿不曾克扣,卻連這點小風雨都抗不了,我等還是早早辭了位置,讓於賢者吧。”
這話便有些嚴重了。
正巧那卷文章再次傳回侍講明正手中,他一貫有智,收到好幾位同僚的眼神官司,無奈起身,“詹事大人不必煩擾,依下官看,此事不若做個順水舟?”
“哦?何為順水舟?”
明正:“有人毀謗太子於房事有遮攔,但陛下卻下令小選。莫不是在連帶著汙蔑聖上禦下不清?”
這倒是個好法子。
詹事眼神一亮,心中已經開始為明日的辯白折子打草稿,神情舒緩幾分,“終究是太子出身太低,若是”
若是母家強盛,又何必畏懼這類荒謬的流言?
不過,太子外家不行,但是有太子妃呀!
詹事大人眼睛一亮,“王大人近日抱病在家休養,太子不便動身,吾等身為太子屬官,可要記得分憂呀。”
“自然!”
“這是為臣本分”
“詹事大人明理,臣等折服”
明正混在眾人之中說了幾句,一等上了馬車,僵在臉上的客氣笑容頓時消失。
他心說:真是一群老糊塗。
太子曾私下傳話,令他不可過多維護自己名聲,言稱此事情乃聖上刻意放縱,試探臣下之舉。
他不止一次同上官言理,都被所謂的‘為臣本分’給堵回來。
馬車過禦道,一轉彎上了主幹道應天大街,販夫走卒叫賣聲、街上稚童歡笑聲等蜂擁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