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54章 打扮齊整(1 / 3)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搬去新家的這一天,慶脆脆特意讓家裏人穿上了新做的衣衫。

家中進項不斐,慶脆脆每隔一段時間便要給家裏人做上幾件衣衫。有些時候針線簡單,一件普通的單衣,有的時候若是買了成匹的料子,便做成一套相配的衣衫。

村裏人家要下地一貫是上衣下胯褲。

起初家裏日子清貧,慶脆脆也選用最便宜的料子,樣式也是鄉下人最常見的那種。

後來生意好一些,有時候要在鋪子裏忙活,尤其是丈夫要去酒樓跟掌櫃的交道,自然不好穿得隨意。

今兒是自家的大喜事,身上穿的自然她精心縫好的衣衫。

三葉子頭上戴著小章絨的帽子,他讀過書,慶脆脆特意做成小長褂斜方扣子,天青色底的錦布,行走動間是流光溢彩的卷草紋樣,腰封是毛筆樣式。

到今日的時候,三葉子比三月份的時候整整長高一匝,眉眼長開後跟他二哥越發像了,少年英氣中又因為身子常年養病沾染了不少羸弱氣質,跟話本子上說的書生樣子一般無二。

王二麻子將弟弟在鏡子前的小身子挪開,彎著身子湊近猛盯,“我看看,讓我看看我穿得好不好看。”

屋子裏擺著的是從縣裏買回來的南洋鏡子,鏡麵雖是黃銅色的,卻比以前的舊鏡子瞧得真切,看人眉毛眼睛不走樣子。

慶脆脆看丈夫在那左右扭著來回看,笑了下,“你身上是曲水紋,事事順遂,好意頭。”

丈夫身上是深色的長褂,跟鎮上酒樓的掌櫃一般,身在腰板挺直,精氣神足,整個人從裏到外生機盎然,像是山裏奔出來的老虎一般。

勝在那雙鞋子好。

鞋底子是兩層,白邊,上好靛青色緞料子做的封麵,鞋麵上還用灑金線繡出一小團的祥雲彩來。

這叫祥雲萬裏腳下踩。

王二麻子瞧著自己一身闊氣樣,發上的小冠還束著一隻通身剔透精致的玉簪子,和鎮上書畫裏邊的公子哥一樣,笑得眉眼都彎起來。

不過,“還是你最好看的。”

慶脆脆嗔他一眼,心裏卻是甜滋滋的。

丈夫覺得妻子的顏色佳好,自然是值得開心的事情。

她今日是上小襖,下幅裙子。

珊瑚赫色福字紋樣的錦緞襖子,領子和袖口邊上都是額外的海天霞色的挑絨,六幅間裙顏色黑白相間,走動前靈動灑脫,頭麵髻發也不是尋常鄉下婦人樣子。

上一世她伺候白氏,自然懂得許多繁複卻好看的發髻。

她選得正是挽成單椎的螺髻,清秀典雅,配上一副整套的小玉石頭麵,體麵闊氣卻又不至於過分奢華。

王二麻子堅持著要替妻子簪發,慶脆脆隻好隨他,坐於鏡子前,看著鏡中高大沉穩的丈夫將手中和他冠上同出一套的同心簪紮進發髻中。

“這下滿意了吧?”慶脆脆笑看他。

王二麻子左右確認幾次,又往鏡子跟前湊。

“這一對是有名的同心簪,說法可吉利了,今日你和我得帶上一整天。”

慶脆脆怎會不應。

這是他的心意,也是兩人的情意,可不得好好在新家彰顯一番。

說著話的功夫,外邊慶母已經到了,喊著快些搬挪。

三人不再磨蹭,按照計劃的那樣開始行動。

搬家是講究風水的,家裏沒有供奉神位的,那就要米缸和米桶先進門,這是衣食無憂的好意頭。

同步還得抱著被褥進門,象征著小家生活安穩平順,遮風擋雨。這兩樣活計是王二麻子的。

三葉子則負責拿著綁上紅布的笤帚和簸箕,從家門口到院子四個角落掃來掃去,這是把屋中不幹淨的東西請出去。

慶脆脆抱著兩袋大米進門,還得是左腳進,米缸八分滿,意味著來日衣食無缺,頓頓飽腹。最後用紅紙一蓋,一枚銅板封頂,這叫有錢有糧。

灶上還溫著的鍋被搬到下邊,家裏三口人桌上一人兩副碗筷,新舊各成雙,好事成雙,人丁興旺。尤其是舊的筷子上麵都得綁上紅布條,這是保佑飲食健康,無病無痛。

零零碎碎的規矩過後,王海和王豐終於能幫著搬東西進出了。

小院大件的家件昨日便進門了,今日隻是簡單收拾,最關鍵是要把迎新家的席麵辦好。

迎新家的小席麵一般都是擺上兩桌,請了裏正、上年紀的族老,家裏親眷和相近的鄰家。

慶脆脆盤點邀請的時候,算來算去,最少也得有四桌才夠。

四字聽起來不吉利,慶脆脆便多擺了一桌。

這一桌倒是正好了。

慶脆脆聽聞是縣裏典史大人到了,急忙吩咐人將最正中的位置騰挪開,重新將人員位置排布好。

典史姓冷,原是領著上官的命令才轄地觀風土人情的,豈知牛車走到這附近,正巧聽到一陣喜慶的鞭炮聲,隻當是哪一家在娶媳婦,起意過來看看。

到了近前,被人迎到正堂安坐席麵,這才知曉原是新人家安門戶的小席麵。

裏正陪在跟前,恭敬地答話:“典史大人,這王家二房是我們花溪村的外姓戶,兩代人家,在鎮上的海貨生意也不錯。”

冷典史驚奇地看一眼下首坐著的王二麻子,瞧他身上打扮、說話做派,確實像個生意人。

他聽說過臨海縣裏的海貨幹生意,不過傳是白家人在做,莫不是這王家和縣太爺的外家還有關係?

他試探著問了一句。

當官跟前的,王二麻子不撒假,他直言相告。

慶脆脆撩起布簾子往外看,很明顯典史大人一聽說自己家生意和白家有些關係,頓時收斂了不少當官的傲慢氣息。

上一世這一位典史可是因為貪汙,最後被上官擼了官位的。

算來也就是一個月後的事情。

她收起小宴後讓人給送孝敬心意的想法。

畢竟這一位典史很喜歡在自己的小賬本上描描畫畫,當初從這人家裏翻出的賬本最後送到白氏主母那邊,其中白家就送了上千兩銀子。最大的一筆其實是今年朝廷治理洪災的錢,他一人就貪了一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