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獄?

誰有這麼大的膽子啊?

怕不是不想活了?

這當然是所有人、包括越裳的第一個想法。

不過這個當口兒上,所有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來表現。

因為早就有人跳出來道:“微臣鬥膽,舉薦一位神捕,必定能夠偵破此案。”

這話一說,所有人的目光就立刻被吸引過去了。

說話的是丞相傅宗書。

他雖站在文臣的頭位,但整個人看著狀態並不是太好。

這事兒之前冷血他們已經報給她聽過,聽說這位傅丞相這次是被南王手下的高手給打成了重傷,原本一身還不錯的武功已經廢了個七七八八的了,說實話不在家躺個十天半個月可能都要落下毛病。

但是就算是如此,這位傅丞相還是堅持著上朝來了。

畢竟他也是先帝遺詔裏托孤的四大重臣之一,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他說的話都還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可是這一次,他這話一說,大家頓時嘩然了。

因為眾所周知,辦案的事兒,得找神捕,這京城裏頭,還有哪個捕頭,有神侯府的“四大名捕”名氣大呢?

不說別的,聽聞那位諸葛神侯,昔年跟他的三位師兄弟,也是號稱“四大名捕”來著。

這說起來已經算是一門祖傳的手藝了,肯定差不了啊。

現在嘛,雖然諸葛神侯不在,但是至少他的兩位高徒還在——無情和冷血的大名,可是連眾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老爺們都知道的。

那麼傅丞相此時忽然又提了另外一個所謂的“神捕”的名兒,是想要做什麼呢?

對此,大家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的。

朝堂上下,有誰不知道這位傅丞相跟諸葛神侯那可是死對頭呢?

現在雖然說傅丞相負了傷,但是諸葛神侯卻是連個影子都看不見了。

也就難怪,這位傅丞相立刻就開始“發起進攻”了。

不知道諸葛神侯的這兩位高徒到底要如何應對呢?

一時間,大殿內出現了非常短暫的沉默,文武百官像是在觀望、又像是有些期待,感覺略微有些微妙。

無情和冷血乃是先帝親封的“四大名捕”,本就有品級,兩個人一個坐在輪椅上、一個站得筆直,列班在武將的班列末尾,表情肅然,卻都是一句話都沒有說。

丞相傅宗書似乎也沒把他們倆放在眼裏,連看都沒有看他們一眼,便就笑道:“聽聞陛下在江南時,也曾跟江湖中人交從甚密,不知道可聽說過這位金捕頭的大名?”

金九齡啊……莫非是那位?

那……她還真的知道。

想起那位傳說中的金捕頭,越裳的唇角有點兒忍不住抽搐。

畢竟這位金大捕頭,給人的第一印象實在是太深了,讓人想要忘記都難。

算起來,越裳跟這位金大捕頭,一共也隻見過一麵……還是她單方麵地見了人家,但人家卻沒見到他的那種。

回想她第一次見到這位金大捕頭,應該是三年前。那個時候,她還是個剛滿十歲的小丫頭,每天跟著陸小鳳滿江南瞎跑,有一天不知道怎麼地就跑到了一個酒樓品嚐拿手好菜,正好就看見樓下有幾個市井無賴在鬧事。

原本越裳是躍躍欲試想要下去打架的,但是陸小鳳卻拉住了她,讓她靜觀好戲——“這個地盤兒可是有主兒的,出了這種事兒,肯定有人要管的,小鴿子你就等著看熱鬧就行了。”

果然沒多久,就有人出麵了。

當時,出手解決了這些市井潑皮的,就是金九齡。

雖然說是抓人,但這位金捕頭表現得卻好似是出來散步一樣——不但如此,等到他閃電般地製住了那幾個人之後,他原本梳得光溜溜的頭上連一根頭發絲兒都沒有亂,依然還是那麼光溜溜地,看著好似個馬上就要去相親的新郎官兒——這是當時陸小鳳的原話,但是越裳卻覺得,這話形容得實在是太妥帖了。

她也終於明白,為何這位金捕頭明明做的是極其正確的事情,但是她作為一個吃瓜群眾,當時偏偏就那麼別扭了。

因為這位金捕頭實在太會裝了。

裝得讓人渾身難受的那種。

但是,不可否認,他的履曆十分優秀。

從業二十年,是“六扇門”裏響當當的前輩,但是不知道為何,正在盛年就忽然“急流勇退”了。

也不能說是急流勇退,隻是換了個地方,離開了江南,也並沒有來京城,好似是去他老家做捕頭了。

不然,可能諸葛神侯府的這“四大名捕”就沒法兒像現在這麼“一枝獨秀”了。

之前他是肯定沒有在京城了,但是,聽傅宗書這意思,他這是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