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蟊賊,簡直是夥發了瘋的野狗!”放下鹽山縣令趙德明快馬加鞭送來的密報,太仆卿楊義臣搖搖頭,冷笑著點評。
與楊公卿動向密報同時送來的還有一個未經確認的消息,或者說是真真切切的謊言。渤海郡的流寇們紛紛傳說,在與楊公卿分開的當天晚上,天威將軍格謙便落入隋將楊義臣布置下的陷阱裏。格謙當場被殺,張金樹和其他殘兵趁著天黑逃入密林躲避,最後被聞訊趕來的知世郎王薄救走。
而事實上,楊義臣和李旭二人根本沒向渤海郡派一兵一卒。在采用圍三闕一和聲東擊西戰術收複蕪蔞縣後,二人聯手將高士達堵在了縣城南邊的采菊穀內。高士達身受重傷,自知難保,當夜命心腹將自己刺死,以自家首級為信物請求官軍放其餘嘍囉活命。楊義臣主張將所有俘虜一並斬首,李旭主張赦免,二人爭執再三,最後采用折中的辦法,將俘虜中的大小頭目全部斬首,其餘普通嘍囉押送到涿郡,和先前被俘的孫宣雅部一道在地方郡兵的監督下從事軍屯。
隨後,兩位將軍又尾隨著流寇們敗退的腳步收複了饒陽,樂壽,一直追過了漳水,在河間和平原兩郡交界處,一個名叫弓高的縣城修整補給。
對於從魯城倉惶撤退的格謙和楊公卿部,太仆卿楊義臣建議官兵們在弓高縣城內先緩一緩精神,以逸待勞。憑著多年的經驗,老將軍認為土匪們都是些狼心狗肺的畜生,有便宜可撈的時候還能互相合作,一旦空手而歸,肯定有人會從同伴身上打壞主意。
事實也正如其所料,楊公卿吞並了其他幾家山賊,格謙也被王薄和楊公卿聯手所害。唯一令老將軍有些失望的是,麾下兵力壯大了一倍的楊公卿居然不肯直接沿永濟渠殺回平原,反而遠遠地繞了個圈子,取道渤海郡東南折向平昌。
“這賊,我先前看他氣勢洶洶,還以為他真是個人物!”想想楊公卿在渡過通惠河之前的囂張模樣,鄧有見冷笑著罵。(17k文學網買斷作品,請勿轉載)
“野狗麼,自然是叫喚的聲大,實際上膽子卻非常小!”侯橋聽大夥罵的痛快,笑著附和。“那東西沒了吃食,便會自己咬自己。要讓它們大起膽子來與老虎拚命,卻是萬萬不能!”
這句比方引得將士們哄堂大笑,個個都讚楊老將軍“野狗”兩個字用得貼切。待笑鬧夠了,才有人低聲補充了一句,“這下也好,仲堅兄至少不會再覺得土匪們無辜了。連自家同伴都算計畜生,怎還值得憐憫!”
“不是憐憫,而是地方上需要勞力。軍屯不比民屯,他們所得七成以上要供給軍隊!”李旭見楊義臣麾下的袍澤們將話題轉向自己,搖了搖頭,笑著跟大夥解釋。
“反正他們來殺你,最後你還給了他們一碗飯吃。這樣的好事兒,也就你李大將軍做得出!古有佛陀舍肉飼鷹,今有李將軍舍身養狗,道理一樣,結果不同!”鄧有見微笑著,將李旭好一通數落。
“把人都殺光了,看誰給你種地!難道鄧將軍隻吃肉糜乎?”李旭反唇相譏。
自從博陵軍恢複正常後,李旭的好心腸便又成了大夥的取消對象。以楊義臣為首的府兵將領們笑他是東郭先生,不惜冒天下大不諱救一群狼崽子。而李旭卻以養過狼的經曆反駁說:其實狼非常通人性,被收養後很少反噬。況且流寇們之所以造反,十有**是迫於無奈。如果有個不搶掠便能活下去途徑,無論多艱難,他們肯定都不願意再去作賊。
由於各自經曆不同,大夥彼此之間的類似爭執還有許多。但都控製在口舌之爭範圍,並沒有傷到彼此之間的和氣。個別時候因為觀察角度不一樣,李旭和楊老將軍兩個反而覺得對方的觀點也有可取之處,至少想到了自家原來並未注意的一麵。
比如楊義臣對李旭在六郡私自重開科舉的政策就非常不屑。他認為先皇和本朝陛下的經驗已經證明了,科舉並不能真正選拔出有用之才。反而因為這種政策與朝廷現行選材政策不符,讓人很容易誤解李旭準備割地自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