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奮間,陳苗苗已經裏裏外外將房子都逛完了。
房子一共兩進半,最後一進隻有半拉院子,另半拉是一個小花園,延伸到二進和三進的西邊,就顯得比較寬闊了。第一進比較開闊,看手稿記錄,之前陳二老爺夫婦就住在這一進。因著此緣故,陳苗苗空了正房出來。兩邊是東西兩廂,陳苗苗讓林伯和他兩個兒子住了東廂,兩個護衛住了西廂。
陳苗苗自己住了第二進的正中,石榴跟著陳苗苗住在耳房。因著人少,林嬸暫時住在第二進的東廂,算是撞個膽。而林伯在這裏來了之後買了個粗使婆子,就住在第三進的後罩房。至於第二進的西廂,陳苗苗就設成了書房。
分配完房間,陳苗苗覺得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事。但是她還沒來得及去琢磨到底是什麼,林嬸就進來問陳苗苗想要吃些什麼。陳苗苗一瞧天色,居然已經是晌午了。
她立刻忘記了本來就沒想起的事情,去了廚房。
來之前有多充滿期待,在推開廚房門時,陳苗苗就有多失望。估計之前的人也不怎麼在意,煙道也沒好好弄,牆壁上方都被煙熏得黑漆漆。灶台上厚厚一層灰,關鍵是一抹還抹不掉,下麵全是油。鍋底厚厚的一層油垢。房梁上全是蜘蛛網,地上踩上去也黏糊糊的。角落不知道堆了些什麼東西,破破爛爛的像是一座垃圾堆。
這樣的廚房,就算是能做出來飯,陳苗苗也不敢吃啊。於是她咬咬牙,大手一揮:“出去吃吧!我請客。”
大華的風氣有些類唐,男女大防並沒有那麼嚴,據說京城的高門貴女也是常年在外騎馬逛街的。倒是離京城越遠的地方,越是傳統,有些人家不願讓女子拋頭露麵,就連丫鬟也是不許見外男的,比如陳家。
石榴自打四五歲上被陳家買了之後,再也沒有這樣出來逛過街。出門的時候,她下意識地朝陳苗苗挪近一小步,整個人仿佛繃緊的弦,竟比旁邊的陳苗苗還緊張。
陳苗苗也沒攔著她也沒說她,橫豎街上的女子那麼多,她久了也就習慣了。
雖是冬日,但陽光不錯。陳苗苗沒讓乘車,打算認認路,也熟悉熟悉這裏的情況。
臨城以前是大華太/祖的起兵地,曾經一度被選為京城的候選地。但是因為當年這裏隻是一個小邑,要建起來花費的人力物力太大,故而沒能成為京城。但是這百年來,這裏從邑變成了城,如今已經熙熙攘攘,人口眾多。正是因為這樣的繁華,所以才能吸引來晴空書院的辦學吧。
臨城是臨水的城市,水陸都發達,又地處大華中心,故而南北交融,東西交彙,美食多種多樣,賣羊肉泡饃的旁邊是賣酒釀園子的,口音也是各式各樣。陳苗苗一路走來,默默計算了一下,做吃食生意的真不少。
陳伯早來幾日,早已打探好了,帶著眾人來了臨城最大的街上。陳苗苗想起魏夫人那封信,特意尋著方位瞧了一眼那鋪子,見是個綢緞莊,上下兩層樓,十六扇門的大鋪子。人來人往,顯見得生意十分不錯。
陳苗苗隻是看了一眼,並沒打算進去,由著林伯引著去了斜對麵的那座醉仙樓。這是一座三層的酒樓,門麵不如綢緞莊,但也是人聲鼎沸,晌午也基本上坐得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