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天獨家的老三就完全不能說是撿到的,她這個情況屬於領養,在憐天獨還沒搞清楚事情發生了什麼之前,手上就已經抓著一個孩子了。
這個事情說來也挺話長的,估計又是幾章。
起因緣是憐天獨去還一筆債,他曾向一位家中已經貧霜如洗的人許諾,願用萬金換他一年情思。他急需用錢,對他來說萬金可值一年情思,便和憐天獨換了。
那學子是寒門中的寒門,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結果還沒熬到科舉年頭,差點就要餓死凍死在風雪中。這人大概有點才學,可惜家中遇上災變,已經到了再不吃飯就要餓死的程度,頭暈眼花兩腳一蹬,也做不出什麼好學問。他全身上下無物可換,若再不能一餐飽食,恐怕連未來都換不出手,和他典當、未必能贖。
這樣的人,唯一腔情思赤忱火熱,旁人不及。
這對學子來說還是挺劃算的買賣,一人一生未必能得百兩,就算他沒能考取功名,一年後銀貨兩訖,萬金夠他富貴一生,他於是同意了這筆交易
——還是先定金後付款。
倒不是憐天獨舍不得這點錢不能全款,他攢錢幾百年,快到千歲的高齡,都快打算在塵世中退休了,可以到了揮霍的年頭。隻是暴富必災,而他給的定金不足以一下子讓學子大富大貴擺脫窮厄,但也足以讓他能夠飽腹苟活到今年大考結束了。
本來這是一樁各取所需的買賣,但那試子也是怪倒黴,他得了救命錢,也終於有了資本,到了時候收拾收拾便趕考去。結果趕考的路上不幸遇上劫道的山匪,他人倒是沒被劫,就是亂中被流矢誤傷,破傷風沒救回來,當天就走了。
憐天獨在路上正開開心心地趕去還他的情思順便結尾款,結果突然飛來橫禍,人都傻了。
這時候憐天獨就開始痛恨起自己這種先定金後付款的交易形式,一年已過,他得了貨,情思當還。可這份情思的去向已經離開人間,唯剩一份無主的情思仍在人間徒留遺憾,萬金於他已經毫無用處,再用萬金換情思,價值不等,無異於強買強賣,等於無賴。
好好的一筆交易,全成了債。
憐天獨縱橫商場幾百年什麼風浪沒見過,就沒一個無賴無良能在他手底下討得好,他自己也不想當無良甲方,但命運當頭,遇上這種事,真是淚都流下來。
憐天獨隻得將這份情思歸於能去的地方,將這份執念和遺憾俱了了,才算結賬。
他當初會提出萬金換情思,無非也不過是因為試子一無所有,連未來都空,一身唯情思熾烈,而財物又是他當時必須。
這麼熾烈的情思,自然會有一個明確的指向。
試子以前家境還好的時候,住在邊境,平素教養良好,也是體麵的人家,家中一應俱全,不愁吃喝。憐天獨和他對話時能感覺出來,就算流落困境,他為人談吐和思路還是很清晰順條,舉止投足間也沒忘了那些從小到大灌輸的體統。
他家在當地來說也是很有名望的府門,家對門就是駐軍邊防琳琅將軍家的將軍府,兩家是世交,一直以來友好往來,還曾和將軍家的大女兒琳琅如意定下過娃娃親,兩人青梅竹馬,感情很不錯。
這位琳琅如意就是他的情思所指。
琳琅如意有一雙藍色的眼睛,眉眼線條分明,青翠漂亮。她的母親是外族人,當年和琳琅將軍在邊疆的互市上一見鍾情,她承了母親的一半血統,看著帶著一身格格不入的異域風情,卻很漂亮。
學子很喜歡她。
琳琅如意滿十二歲那年,琳琅家中接到京城調任,舉家遷往京城。離開邊疆前,青梅竹馬的二人互換玉與環,約定再見續緣便隻得離開,這短暫的緣分就隨著孤單的環佩留在了他的身邊。
琳琅一家入京時,兩家還曾有過短暫的時日通信往來,但一是天南地北的難以聯係,二是也沒什麼共通可說,日子一久,兩家就逐漸斷了聯係,自那起,他就再沒見過這位如意妹妹。
他的情思便權歸於這位琳琅如意。
早先試子母親惡病,萬般無奈下他曾典出那枚環佩,得了憐天獨的定金後他便將之贖回,憐天獨在他的隨身物品中找到了那枚環佩,便借了他的身份上京還債。
憐天獨借他的身份本來隻是打算方便將情思償還,結果上了京才發現,這件事的麻煩事遠不止此。
琳琅將軍接到調令入京,結果入京還沒幾個月就又給調走了,而且調往了西蜀,比邊疆更偏院艱苦,天高皇帝遠的,也不知這調任是升還是貶。
而琳琅如意留在了京中,不知怎麼入了天子的眼進宮成了宮內的嬪妃。估計還是不怎麼得寵的那種妃子——沒什麼人知道她,他多方打聽,好容易才從在琳琅府當過一陣洗衣差事的老嬤嬤口中得知。
老嬤嬤上了年紀大多事情都記不大清楚了,提起琳琅如意也是一片模糊,但說到藍眼睛的姑娘,嬤嬤一下子就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