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自然就會將事情看淡,心無掛礙,自然遠離憂愁煩惱。
抑鬱患者的表達欲望,正是因為對很多瑣事過於重視的表現,比如自己一點點的情感變化,就希望他人能夠重視、能夠看見、能夠關心,如果沒有,就覺得大家忽略自己、孤立自己,就感覺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就想要哭鬧訴說,這種過強的表達欲,也是造成大家反感和遠離的重要原因。
語言,是與人交流的工具,說出來的話,是給別人聽的,而不是用來自我宣泄。我們可以在日記本裏肆無忌憚,因為這不會對他人造成任何困擾,但是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一定腰慎言斟酌,三思而語,因為我們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別人對我們進行價值判斷的依據。
有人說,那這樣豈不是更累,說話都不能隨心所欲,那這樣的朋友或者愛人,又有什麼意義呢?
朋友和愛人的意義,在於能量共享,彼此加強,彼此扶持,共同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從而讓大家都能夠再從中汲取新的能量,讓彼此都變得更好。疊加的能量場,會讓能量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大家在能量場中,會感覺舒適、快樂、輕鬆、愉悅。
我們用獲得的正能量,來自我消解內心的負能量,而不是把自己的問題一股腦地拋出來,讓別人幫我們解決。
我們要時刻牢記,語言隻是一種工具,用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描述事物。當語言承載了太多的個人情緒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武器,失去了中性的立場,變得偏頗和犀利;當語言暗含了太多對他人的評價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攻擊,讓他人受到了傷害,成為了一種暴力;當語言流露了太多自己的訴求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壓榨,讓他人感覺被勒索,成為了一種束縛。語言一定要經過過濾,掰斷矛頭,抹平荊棘,不含目標,客觀、公正地去描述事物、表達情感,將自己的想法呈現在他人的麵前,而不是壓在他人的身上。
抑鬱患者的語言暴力,其實是一種內心韌性不足的表現。比如因為害怕別人的打斷和反駁而故意咄咄逼人、連綿不絕;比如因為害怕因為論據不夠而故意提高聲勢、增強氣勢;比如因為害怕被人否定而長篇大論、喋喋不休等等。
因為害怕,所以心虛,因為心虛,所以虛張聲勢,妄圖營造一種雄渾、篤定、振振有辭的感覺,其實更反映出內心的膽怯、空虛還有底氣不足。
典型的用“技巧”彌補“實力”的表現。
抑鬱患者的表達,往往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常常是觀點的反複重複,給人的感覺就是囉嗦、聒噪、沒有邏輯、廢話連篇,沒有任何價值可言。所以交流起來會讓旁人感覺十分心累。
而抑鬱患者的執念太深,又會令交流者無法從中感覺愉悅。跟抑鬱患者的談話中,很難感受到輕鬆、隨意、快樂的情緒。
抑鬱患者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會聊天”。
普通人之間的聊天,往往沒有任何內容,也沒有任何結果,這種交流,是一種純粹的放鬆,比如聊聊天氣,聊聊環境,沒有是非對錯,沒有功過得失。大家既能夠享受到與人溝通的快樂,又不會背負情感道德上的競爭。
而抑鬱患者往往做不到這一點。
他們往往看不出這樣的聊天有什麼意義。
隻有當涉及到底線和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會或是為自己辯解,或是對他人反駁,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開始唇槍舌劍,對抑鬱患者而言,溝通隻是一種頗為消耗能量的行為,所以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會選擇緘默。
要麼是長篇大論的喋喋不休,要麼是唇槍舌劍的爭執辯論,語言對於抑鬱患者來說,更像是一種武器,要麼傷害別人,要麼傷害自己。
所以,慎言少語,克製傾訴的欲望,才能保證抑鬱患者跟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會給他人或者自己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