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提供價值 減少情緒的輸出(3 / 3)

論文,則基本告別了普通人日常所需要的範疇了。論文大多數都是用非常晦澀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觀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閱讀學術論文的感覺,就是雲裏霧裏、不知所雲還有筋疲力盡。在溝通中,對人進行說教,就仿佛是給他人閱讀一篇論文一般。即便是對方出於禮貌地去傾聽,那也是心不在焉,神遊窗外,對普通人來說,這樣溝通方式,就是一種酷刑,就像沉悶的大學學術課堂一般,令人隻想趕緊逃離。

在日常溝通中,我們最需要提供的,其實是情緒價值。因為學知識,大家可以去看視頻;朋友間,大家也不需要互相深挖內心。聊天溝通的時候,我們隻需要像閱讀一本小說一樣,輕鬆愉悅、輕描淡寫地去了解一下事情的過程和結果,不需要去感受事情對自己的影響和啟發,也不用去深挖當事人的心路曆程。

情緒,是非常沉重的。就像是我們沮喪抑鬱的時候,會感覺渾身無力,手都抬不起來一樣。那種深入內心的壓迫感,會讓人呼吸都變得急促,心率加速,就像是爬山一樣疲憊。

將情緒施加到他人身上,就跟在他人身上裝上一副重擔一樣,對他人來說,是一種酷刑,這是一種對他人的懲罰,而我們常常用這種方式,來懲罰自己身邊親近的人。

真正相互關心的人,一定會想辦法去幫助對方減輕身上的擔子,彼此共同承擔這份重量,這樣才能讓人心甘情願地與自己一路同行。對抑鬱患者來說,他們身上的擔子實在是太重了,令人望而生畏,隻能敬而遠之。

朋友間的價值,就在於彼此分擔,但是這種分擔,一定是一種自發主動的行為。我們通過分擔對方的情緒,來讓對方主動分擔自己的情緒。而因為立場的不同,這份情緒的壓力也會不一樣。

比如我們在職場上的壓力通過傾訴,朋友分擔了之後,會用自己職場上的空閑的餘力去化解,而他們在生活中的壓力,我們通過傾聽來分擔,也能通過自己幸福的家庭去抵消,這種情緒價值的交換,才是朋友之間互相維係彼此鏈接的根本。

但是如果我們隻是一味地想要去卸下自己的擔子,將他加諸在對方的身上,那一定會令對方不堪重負,就像是我們同時麵對領導的批評、愛人的抱怨、孩子的哭鬧的時候,也會覺得筋疲力竭一樣。

抑鬱患者的沉默寡言,讓他們成為了最好的傾聽者,而他們沉浸在自己世界裏的習慣,也會讓這些負麵的情緒很難影響到他們的內心。這本來是一種極大的優勢。

但是抑鬱患者們過於沉浸於自己的內心,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也不能對他人進行寬慰和安撫,所以很難讓對方在自己麵前敞開心扉。

而一旦抑鬱患者們開始輸出自己的情緒,那就如同一場災難,勢必如洪水一般將身邊親近的人全都衝走。

提供自己的價值,減少自身情緒的輸出,歸根結底,還是要將注意力真正從自身轉移到身邊的人身上。發自內心地對他人進行關心,才能換來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先去分擔他人的情緒,才能讓他人來分擔自己的情緒,建立起情緒流入的通道,才能有機會讓自己的情緒流出。而一旦這樣良性的循環建立起來了,所謂的抑鬱,也就煙消雲散了。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世間所有的美好,都逃不過吸引力法則,真心去付出的人,收獲的往往會更多,而害怕失去的人,隻會發現得到的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