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減少自省 嚐試盲目的自信(1 / 3)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日三省吾身”

從小,我們就接受著聖賢自省的教育,老師和社會常常告誡我們,凡事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得不到,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犯了錯,是因為自己不夠仔細;抓不住,是因為自己不夠真心。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命中反複上演。然後我們發現自己仿佛進入了一個失望——反省——再失望——再反省,無休無止的過程之中,直到我們養成了,凡事出了問題,就先認錯的習慣。

過度自省的結果,往往令我們形成討好型人格,在反複迎合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地迷失自我。

《人間失格》裏的大庭葉藏,從小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總是笨拙地用滑稽搞笑的方式討好他人。

刻意做出怪異的行為,讀遍各種怪談、評書、落語、江戶趣談,寫搞笑的作文,花時間琢磨喜劇電影演員的神情……

幼時的葉藏為了逗家人發笑費盡心思,但他內心沒有一刻能放鬆下來。

過度取悅他人,費盡心血讓別人開心,企盼別人因此能對自己好。

《被嫌棄的鬆子的一生》裏,鬆子遇到很尷尬或受到指責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做鬼臉。

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活在沒安全感、持續性的無助之中。

過度的自省和自我否定,會令自己的價值感逐漸喪失,總是以卑微地姿態出現在他人的麵前。

隻有自信的人,才有光芒,卑微的人,到哪裏都隻能淪為陪襯。這跟才華與外表無關,這是內心的流露和展現。

生活讓我們保持謙卑,但是謙卑並不是自我懷疑。肯定自己的價值,也肯定他人的價值,這樣才能平等地與他人去交流。我們既不能淩駕於他人之上,也不應淪落於他人之下,自尊、自信、自愛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信賴和愛護。

對於抑鬱患者而言,常常會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關係,在自卑心態的作祟下,我們往往會認為這種親密的關係是他人對自己的一種施舍。

在這樣的定位中,抑鬱患者很容易形成討好行人格,強迫自己去不斷地迎合他人、改變自己。

而這樣做的唯一結果,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所有特質,成為了一個真正沒有價值的人。

近年來,社會關係網絡中非常流行的pua手段,其實就是這樣的過程。

pua,全稱“pick-upartist”,原意是指“搭訕藝術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係統化學習、實踐並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後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著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

再到後來,由於過分強調目的性和技術性,成為了一種迷惑他人心智、榨取他人價值、對他人進行精神控製的代名詞。

反複的打擊對方、摧毀對方的自我價值感、對對方進行持續否定,直到對方完全淪為被自己操縱的對象。

而抑鬱患者,則常常在無意識中,對自己進行反向pua。

過度的自省,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行為的否定和打擊,過於謙卑,其實就是放棄自身的價值感。

當自己徹底否定自己的價值的時候,自我pua的效果就達到了。我們淪為了一個在任何人麵前都自甘低頭的、毫無自信的人。

強烈的自卑感,會讓我們不敢與他人接觸,自我封閉,變得敏感易怒,做事畏手畏腳,然後陷入失敗——自卑——再失敗的無限循環之中。

我們其實也想要走出這樣怪圈,所以總是期待有人能夠出現在我們的世界中來拯救我們,肯定自己、鼓勵自己、幫助自己一步步找回自我。

但是成年人的世界裏,哪有那麼多無私奉獻的人,如果遇見了,那將是我們一生的幸運,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所以為的、自己生命裏的光,也會在自己失去所有價值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離開——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助我們,我們隻能自我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