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一心一境、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這十六個字,仿佛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種箴言,看似簡單,卻又蘊含著最深的哲理。
對於抑鬱患者們來說,這十六個字,可能是值得我們一生去修行的最終目標。
抑鬱患者們,大多活在過去與未來中——對過往的無限追憶,還有對未來的迷茫惶恐。我們總想要去抓住一些篤定的事情,這樣才能讓我們一夜安眠,可是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少了。
生活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處於一種慌亂之中。快樂的當下,我們無法享受,總時刻在擔心失去它,而真的失去它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懊悔地追憶緬懷,沉迷在過往中無法自拔。
對抑鬱患者而言,生活中發生最多的事情,就是“錯過”。在回首的時候,我們總能發現我們錯過了太多的事情,快樂,愛情,機會,我們發現上天對我們如此垂青,給了我們太多,可是我們卻一個也沒有抓住。我們選擇沉迷在這種悲痛之中,是因為我想要自己給自己施加一些懲罰。我們幻想著用這些懲罰來抵消掉我們的過錯,從而讓未來能夠容納下更多的好運。
可是好運永遠都不會到來,因為它到來的時候,我們不在。
我在還在過去中,還在未來裏,怎麼能夠看見好運的到來呢?看不見,又怎麼能抓住呢。
飄渺的思緒始終無法安定下來,我們仿佛一刻不停地在思考著,卻又沒有一個具體的命題,隻是放任思緒帶著自己的靈魂漫無目的地漂流。
有一個人,晚上回家,站在家門前,卻遲遲不進去。
因為他發現自己沒有帶鑰匙。
於是他就在門口反複的在身上尋找,反複的想著自己的鑰匙掉到了哪裏。
他越想越氣憤,越想越無助,就開始用幻想來安慰自己。
他想著如果自己帶了鑰匙,此刻就能回家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看電視,好好地吃一頓飯,可是這種幻想令他對現在饑餓、疲憊的自己更加感到憤怒。
他開始自責,為什麼沒有出門時好好檢查自己是不是帶了鑰匙,為什麼不放一把備用鑰匙在門口的地毯下麵?
他在門口氣憤、懊悔、抱怨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下夜班的室友回來了。
室友問他:“你為什麼不進去呢?”
他說:“我沒有帶鑰匙啊!”
室友說:“可是門沒有鎖啊!”
說著,便推門進去了。
大多數的抑鬱患者們,就像是在門口找了一夜鑰匙的人。
我們在自責和對過去的懊悔中蹉跎了大量的時光,卻沒有想過要放下,然後嚐試著向前進一步。
時間的流逝,一刻不停。如果我們總是執迷於過往,那麼過往的畫麵,就又變成了我們的將來,我們就像被卡在了這時間的夾縫之中一樣,再也無法去書寫新的篇章。
隻有大膽地向前走一步,從這令人絕望的循環中跳脫出來,才有可能去擁抱那充滿希望的未來。
還有的時候,不是我們被過往而束縛,而是對將來的畏懼讓我們失去當下。
比如我們往往會因為一次考試而感覺到巨大的壓力,以至於考試前好久,就開始吃不下、睡不著。
我們開始幻想著考試過後成功的喜悅,還有那些考完之後的規劃和放鬆,然後又開始擔心,如果考試沒有考好,這一切計劃全都會成為泡影。
我們還沒有真正擁有這些美好的計劃的時候,就仿佛失去了他們似的,開始焦慮。
我們總想著“如果沒有考好……”、“如果考試當天身體狀態不好……”、“如果考試的內容自己沒有複習到位……”,太多太多的如果,讓我們焦躁不安。
於是我們開始用幻想阿裏撫平自己的焦慮:“如果考好了,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