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美好的想象讓我們得到了安慰,卻在安慰過後更令我們陷入了惶恐。
我們在對未來的惶恐和焦慮中反複掙紮著,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當下應該好好複習,才能通過考試。
當我們真的因為錯了備考而沒有考好時,就又陷入了對過去沒有好好複習的懊悔之中。
對過往的念念不忘和對未來的惴惴不安,是讓我們虛度光陰、錯過人生的最大障礙。我們用太多的精力去處理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反而令真正重要的任務被遺忘在角落裏。
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是抑鬱患者們最容易陷入的誤區。深度思考給我們製定下的宏偉藍圖,卻因為缺乏執行力而一次次被擱置,蹉跎了時間和歲月,最後留下的,隻有一片蒼白。
想要寫一本書,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積累、不是經曆、不是學習,而是“開始寫”;想要減肥,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辦健身卡、不是買減肥餐,不是換運動服,而是“開始動”。
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此時此刻啊!
每一個當下的瞬間,都是累積成為未來的基石。隻有撥開重重迷霧,抓住最真實的、最確切的磚瓦,才能一步步搭建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否則,當我們回首的時候,就隻有一座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轉眼就消散得無影無蹤。
讀書,寫作,學習,或者幹脆來一次徹底的放鬆,打一場籃球,玩一把遊戲,到公園散步,都要比獨坐空想要更有意義。
思而不學則殆,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做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茫然地等待。行動起來,就是對當下最大的尊重。
對抑鬱患者而言,我們要做的,就是克服自己的慣性,讓自己的生活進入一個新的狀態,開辟新的賽道,改變方向,才能遇見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時,突然遇見了一隻饑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最後被老虎逼到了斷崖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還不如跳入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他縱身跳入懸崖,非常幸運地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之時,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隻凶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相同的猛獸,被什麼吃掉,都是一樣的。”
剛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死好。”
情緒平複下來後,他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他找到一個三角形的枝丫休息,心想:“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於是靠在樹上沉沉地睡去了。
睡醒之後,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老虎和獅子也不見了。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懸崖,終於脫離了險境。
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饑餓的老虎按捺不住,終於大吼一聲,跳下了懸崖。
黑白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地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展開激烈的打鬥,雙雙負傷逃走了。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有時候那些看似令人惶恐的危險,隻要我們不加以理睬,它們根本無法傷害到我們,不用等我們處理,它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對未來的惶恐,其實是一種消極的暗示。
在前蘇聯發生過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個人無意間被關進的冷藏車,第二天早上,人們打開冷藏車,發現他已經被凍死在裏麵,身體呈現出凍死的各種症狀。但是奇怪的是,冷藏車的冷凍機並沒有打開,車內車外的溫度,其實是差不多的,而這個穩度絕對不可能凍死人。經過研究發現,應該是這個人被關進冷藏車以後,不斷擔心被凍死,這種意念對他的身心發生了影響,他就真的被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