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不是小說,不需要為了讀者的共鳴和流淚而刻意編造痛苦曲折的情節和催人淚下的場景。
若是恃才傲物,何懼特立獨行;本就無人問津,何妨高歌起舞;已被眾人拋棄,不如放飛自我。
他人的關注,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束縛。若是失去他人的關注,不妨先去感受自由。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最高級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其實我們不妨認為,需求的層級,並不是一定要一層層逐步實現的。
沒有歸屬與愛,沒有尊重,我們就無法得到自我實現嗎?
現代矽穀“鋼鐵俠”埃隆·裏夫·馬斯克,是很多人的偶像。他天才般的能力和瘋子一樣的設想,令許多人大開眼界,他的人生,也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劇本。
可是即便是這位年少成名、一路高光的開掛少年,也曾經經曆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馬斯克也迎來了人生低穀。他的火箭三次發射都失敗了,數千萬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後的大火球,因為研發成本過高,tesla也瀕臨破產。
他曾在跟妻子度蜜月期間,被公司員工發動“政變”,強迫他退出公司ceo的職位。
他曾被排擠出自己創立的paypal決策團隊。
他的spacex公司曾經麵臨經濟危機和三次發射失敗的陰霾,不得不經曆背水一戰,而他的特斯拉公司也同時麵臨破產,更恐怖的是,在統一時間,他的妻子也跟他離婚。
2018年特斯拉再次麵臨破產,他自己都說,這一年,他老了五歲。
在生死存亡之際孤獨前行,在一無所有之後東山再起,所有強者的劇本都是這樣大起大落,《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沒有鼓勵,沒有認可,沒有幫助,沒有理解,沒有寬容,沒有退路,隻有壓力,絕大多數人,都曾經經曆過這樣的時刻。對於抑鬱患者而言,這樣的狀態仿佛更多,這便是我們日複一日的生活。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或許我們無法成為馬斯克那樣引領時代的人,但是生活本身,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作為抑鬱患者,我們能夠扛住常人看不見、無法理解的這種強大壓力,已經是一種非凡的成就。
我們無需去訴說,隻需要自己為自己鼓掌。隻有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經曆了什麼,我們不需要跟其他人去分享這些心路曆程,隻需要保留這些微光在自己內心,去溫暖自己。
當我們中有一天熬過了這一切,這些苦難也將成為我們未來前進的非凡動力,成為我們記憶中為我們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的養料,讓未來的幸福之花有了根植的土壤,為將來的美麗生活孕育出新的希望。
我們隻需要成績單,不需要排名。我們隻用和自己比較,不需要跟旁人去競爭。他人的認可就跟他人的批評一樣,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
我們所有的努力和堅持,最終都隻會回饋給自己,不會作用在他人身上,所以我們並不需要他人來認可自己。我們最終都會一個人孤零零的死去,他人的認可並不會讓我們在這個世界多留一分鍾,所以這一切的意義和價值,隻有我們自己說了算。
阿勒德心理學認為,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對於抑鬱患者來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的苦惱來源於心靈和身體的錯位——我們將身體孤立於眾人之外,卻想將心靈容納於眾人之中,這就導致了我們所有的痛苦。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一切反過來,將生活與周遭鏈接起來,然後內心超然於世界之外,成為一個大隱隱於市的修行者,即便滿身汙泥,內心不染纖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