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會將你生吞活剝,怕這個何用?”
禦城強拉著陳瀟往人堆中去,有幾個老少投來目光,看得陳瀟直往禦城身後躲。
一位麵留長須,身寬體胖的老人撚須笑問道:“禦城,這位陳瀟吧?”
禦城忙將陳瀟推至身前,回道:“便是他。今日這般場合,他倒是怕生了起來。”陳瀟躲閃著那人目光,禦城為陳瀟介紹道,“這位是漢青侯,姓白華,名嘉晟,字鏡賢。”陳瀟急忙一拜,稱句侯爺。
白華嘉晟慈眉善目,歡喜道:“小小年紀肩挑大任,難得,難得。”
陳瀟才拜過一人,還未人群深處去,圍過來五名男女,嘻嘻笑笑,經禦城介紹,分是北峰王族二王女——北峰玥玲,字召靈;三王子——北峰嘯,字德淵;離陽葬海王族二王女——離陽葬海笛,字妙盛;三王子——離陽葬海英,字濟遠;四王子——離陽葬海笙,字武興。陳瀟一一敬稱而拜,到了冷血坎跟前才覺自在了些,拜稱少閣。
坎擁過陳瀟,笑語:“毋須緊張,且隨我同行。”
陳瀟安心下來,一看前頭,冷血震就在不遠處,身旁圍著雄壯六人,可這六人他偏是認得,乃是神聖天國公認的六王,此前馬爾介紹神聖天國時,播放過這六人影像,他從未想過能有一天站得與這六王如此近,呼吸間都能聞到他們的氣味。
“看得這麼注目,想去和他們說上兩句嗎?”坎笑道。
陳瀟一聽,急忙搖頭,轉移目光。此時,靈觀內走出一隊人,領頭者長須垂鬢,眉發皆白,黃膚油麵,皺壑層疊;頭戴一頂玄色卷雲冠,繞著五道紅枝成托天狀,亦像一扇頭角;他挽臂掛衣袖,一身金緣白袍,拂著風,從門前大道石階緩緩步下門階,身後左右四位湛藍衣袍小徒**肅穆,各從左右四道石階而下。
坎將陳瀟攬至一旁,道:“師尊教主來領祭禮了。”
陳瀟從不聞宗教之事,不明其職,問:“師尊教主,是不是很厲害?”
坎稍近耳旁,輕聲道:“天國有鸑教、齌元教、天子教、戮教、華延教、太教六教,而鸑教是當今六教之首,封為國教,其掌教人即奉為師尊教主。除管理教內事務外,師尊教主亦掌管一切宗教公務,便是例如這祭禮之事。”
師尊教主步至國君前,二人相鞠一禮,近鄰六王隨後恭敬施禮與師尊教主。
師尊教主身後四小徒提氣,齊揚聲:“時辰已至,禦天節祭禮,開始!師尊教主啟步!”
隨聲起,師尊教主領頭登階入廟門,以示教地尊位;隨而,國君領六王登階,以示六王傍君,國邦一統;再後,三政文臣領禮將持鉞、鞭、戟、旗、鼓五禮器先後登階,示文武百官共參祭會;接隊,少閣領賓客、王子王女、貴家子弟紛紛登階,示國子運景,盛世可濟;再續,六教代表弟子領百市千鄉代表,幾百人浩浩登階,示人為一體,天下拜會;至末,四小徒返登左右四道,示五道皆通,納五道香客。四小徒才入門,集會在外各民眾便浩浩五道登階。
而廟內大會場,千人禮隊如先時之序而行,一條從兩座巨像間流出的水線將隊伍分割兩邊。巨像下,各壇貢品,蔬果酒肉皆已齊備,教徒侍立貢壇邊上。師尊教主行於兩座巨像間,立於水台上,返身舉掌,眾人止行,場中沉寂。
“跪!”
師尊教主一令聲陣陣遠播,場中眾人無論身份,整齊劃一,皆跪。
“瞻仰萬物善神,宓尚靈君;瞻仰往行魔士,無幻靈君!”
眾人跪仰麵前一左一右兩座巨像,而兩座巨像皆高大,高處隻可隱約在煙霧中見其像首,一座閉目,一座慈悲。師尊教主忽喊一聲叩拜,千人則肅穆一拜,一喊再叩拜則眾再叩拜……隨其令,眾人九叩拜而起。師尊教主從壇上取來一炷金香交予國君,點上香,國君頂香一鞠躬,插於主壇紫金香爐上。師尊教主再命眾一跪拜,起,領國君至右側巨像下,點首一拜,往左而行,後隊續從,依此,浩浩蕩蕩一條隊伍開始繞行二十四尊神像。
見左右王子王女不再拘束,各自有說有笑,陳瀟也放鬆下來,扯禦城衣角問:“安天,祭禮還沒結束嗎?”
禦城回頭一顧道:“還沒,要這一圈走下來才算結束。”
陳瀟仰望道:“這些神像就是二十四靈君嗎?”
禦城望前方那座慈悲巨像,介紹道:“那座便是意表創造的萬物善神,宓尚神像。”陳瀟隨說遠望去,“宓尚是第一個給予魔神界天地靈氣的神,使天地自然演生萬物。他無論麵對何等生物,皆是慈悲善相,故稱萬物善神,值守新月金月。”過宓尚神像至一座長臉閉目巨像前,禦城再為陳瀟介紹:“這位是意表輪回的往行魔士,無幻。他是在宓尚釋放天地靈氣時所生的強大魔靈。他的身體是一道可穿行一切空間的虛影,閉目的臉隻是一副麵具,無喜無悲,常常遊曆各個領域主持生死輪回,控製平衡,故其所表輪回也有平衡之意。因其四處遊蕩而稱往行魔士,值守新月銀月。”過無幻神像,一座窈窕女像赫然眼前,麵目憂愁,手中牽絲,雙肩上各有一個圓輪,禦城指道:“這位是意表牽掛的合冥月君,女丹。以前古人望月寄思,而將雙月稱作合冥,意為當雙月歸合,天下情人皆可相照,故雙月所化的女丹也孕育生成,而將她稱作合冥月君,將雙月複合的複月金月交由其值守,此外也將其稱作愛神。”
隊伍走至下一個貢壇,一個神座上卻放著兩尊相互糾纏的魚頭蛇身巨像,使人一眼隻覺得是兩頭妖魔而非神靈。陳瀟指問道:“這也是靈君?”
“這是冥河雙使,訖泗和劫沂,寓意合作。”禦城道:“他們是值守複月銀月的靈君。傳說中,雙月複合後使地獄之門大開,放出無數鬼魂擾亂世間,為此宓尚將冥河中擅長對付亡靈的訖泗、劫沂升為靈君,值守複月銀月,保地界太平。”下一座巨像,身相騰飛,神裙飄然,悠然閉目,不悲不怒,禦城道:“這是三天王之首,三暉天王青月,用意感受。青月賦予山川池海各式非常生命表現,使樹長生,使花飛香,使蟲鳥異色,使魚獸戴甲,傳播生命之美妙,教人感受自然。青月值守盛月金月,因其熱愛生命之美,每月值守之際皆開花會,從而也被人稱為百花神。”過青月像,花草樹枝中,是一座身被鳥羽,瀟灑歡喜的巨像:“這一位是值守盛月銀月的遊頌惑妖——諦流,有意表自在。諦流是受青月生命氣息所引來的山河魔靈,好遊山水,吟詩詠賦,是文人墨客,山野清閑者最喜好的靈君。”過下一座巨像,半身煙雲半身人:“過盛月之後,天轉入眠,而稱眠月,鬼怪妖魂張膽作祟。神巫請來冥河雙使守護地界,然冥河雙使隻能對付惡魂,麵對鬼怪多半無策,冥河雙使轉走冥界深處請出冥界判神——煙樓——清除妖邪禍害。而煙樓本是鬼魂靈魄姿態不可隨意走入地界,最終神巫命人為其打造半身人像,令煙樓可出入兩界無阻,為地界清除禍害,值守眠月金月,意表審判。”下一座巨像卻反常態,麵目猙獰,威懾駭人,全然邪魔惡相:“由於天眠,人駭懼妖魔,力求平安,而不幸招來一位生於欲望的魔靈。那魔靈便是這位妄欲鬼王——蝕願。蝕願因欲望愈強而邪力愈強,可人本多願貪欲,加之驚駭求生,蝕願即強大無匹,靈獸地仙皆不可敵,上界天神也無法將之鎮服。蝕願將要控製地界前夕,神巫得神旨,大辦還願祭會教人還願止欲;另一麵,青月賜山川與江海靈氣,生一龜一魚,賜龜名峇泗,賜魚名閉聞,使二靈隨從蝕願以限其邪力。人神合力,終使蝕願不以為害,而宓尚為告誡世人,特任蝕願成靈君,值守眠月銀月,教人限欲止欲。”下一座神座上,無人無獸,立著的是一顆樹。
“一棵樹?”陳瀟來回觀看是否有神像藏在樹枝間,然無所獲。
“第九位靈君就是一棵樹。”禦城道:“隻不過不是一般的樹。這棵樹號大庇神君,名天椃。自宓尚為天地釋放靈氣以來,各類善靈惡靈遊蕩天地,而地生之物初成之期皆是脆弱,常受天靈過擾,多有夭歿。天椃初成彙聚靈氣修成一物地靈,移走四方,多見各方生物難以成長,心生庇護,遂祈天神賜法,而得宓尚所賜,以神法庇護萬物成長,而後尊為靈君之一,尊稱大庇神君,值守冠月金月,意表成長。”天椃像之左,一頭狼虎猛獸攀雲而下,作俯衝姿態,齜牙咧嘴,圓瞪虎眼,陳瀟仰視而去不禁畏懼,禦城介紹:“這是值守冠月銀月的無上天行——玄猙,是三界之中最凶猛無畏的魔靈,以為勇猛之表。古今軍器兵刃之上,人皆樂於將玄猙雕文其上,寓意用者勇猛披靡。”禦城快步引薦:“呐,下一位即是世人最為喜愛最為崇敬的靈君。”隻見那巨像,麵相怒威,寶甲在身,身後旌旗翻翻,手中拔劍欲砍:“他名杲乙,是為天界戰神。傳說第六月,天地靈氣最盛,致地界怒動,驚擾無數地靈驚恐肆竄,一時間山倒海傾,地界大亂,故使第六月成地怒月,後稱怒月。趁此危機,冥界群魔紛入地界,企圖控製。正當地靈動蕩,妖魔肆虐,天界戰神杲乙降臨大地,以身後八杆戰旗鎮服八方地靈,以手中神樞天劍戰退冥界妖魔,全憑一己之力使地界重回太平。而後杲乙受萬物所托,成為靈君之一,封神號天怒大君,值守怒月金月,以為榮譽之表。”下一台神座上,一人像雄立,手中拿捏火焰,一條威武巨龍盤繞其身:“第十二位靈君號禦龍火君,那條龍即是禦龍,本名閻龍;而那人即是火君,名為無荼。自宓尚造物以來,地界種種殺孽引來一位名為無荼的魔靈,為除卻冥界在地界留下的罪孽,無荼以魔法洗淨痕跡。是時天界神靈——閻龍——天降,亦前來撫慰地界之殤。二者雖有神魔之別,卻同誌共和,不以相爭,反以相輔,洗淨地界戰禍屠殺留下的殘跡。此後宓尚賜二者禦龍火君之名,封為靈君,值守怒月銀月,以表異道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