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他們究竟是什麼意思?”孔融不安地問道。
長史孫紹對孔融道:“對方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彼此心知肚明,無需多言”的意思。”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孔融問道。
“以下官看來,我們無需應對,什麼都不用做,待過得幾天之後,他們自會“重新”向田峻投降。”孫紹道:“看樣子,對方並不想現在與我們撕破臉皮。”
“這田其泰……還是有分寸的啊!”孔融點了點頭,長籲了一口氣道:“今後……我們切不可如此魯莽。”
……
幾天之後,攻打濟南國的管亥掉頭向東,再次橫掃齊國境內,然後,經過之前孔融他們設置的、已經無人駐守的防線進入北海郡。
管亥再次進入北海郡後,便不再劫掠了,在與孫觀合兵一處後,井然有序地經過北海郡到達了東萊,然後在東萊向田晏“投誠”……
一路尾隨而來的田楷氣得牙癢,自己身為青州牧……雖然不是朝廷任命而是奮武將軍公孫瓚任命,但好歹也是州牧啊。剛來上任,就被“下屬”東萊郡給玩了一把,這……這成何體統。
於是,田楷派了個使者到東萊郡質問田晏,田晏的回複是:“老夫是在東萊郡接受黃巾投降的,有何不妥?莫非讓黃巾繼續為禍青州,田將軍才會開心?”
田楷的使者無言以對。隻好灰溜溜回去向田楷稟報。
此時田楷剛來青州,尚未對青州的各郡兵力進行整合,手上隻有從幽州帶來的三萬兵力。田楷自己心裏清楚,憑這三萬兵力,未必打得過有田峻支持的東萊太守田晏。
田楷無奈,隻好退兵臨淄,一邊整合地方各郡縣兵力,一邊將此事向公孫瓚稟報。
經過這一折騰,管亥和孫觀橫掃青州時,又裹挾了不少百姓,最後到達東萊郡的黃巾(及家屬)總數,反而多於預期,共達到了七十多萬人。
至此,泰山郡及青州黃巾幾乎全部投奔了田峻,隻有琅琊郡的黃巾,被陶謙截留了下來。在陶謙的重兵圍困和善言安撫之下,黃巾首領張闓、臧霸、昌狶、吳敦等首領,各率所部共十餘萬人投靠了陶謙。
……
當管亥到達東萊郡時,田峻早就從遼東來到了東萊郡,並帶著一眾文武出城十裏相迎。
再次見到田峻,管亥唏噓不已,對田峻跪地磕頭道:“管亥拜見主公!”
田峻上前扶起管亥,大喜道:“能得管將軍前來相助,田某之幸也。”
隨後,田峻又當場任命管亥為玄菟郡軍司馬,孫觀和尹禮則安排在遼西郡擔任校尉和都尉之職。其它黃巾軍大小頭目,也各有任命。
假扮黃巾的賈詡、成公英、典韋、蔣欽等人,也都換回原裝前來相見,眾人歡聚一堂開心不已。田峻下令大擺筵席,為賈詡和成公英等人慶功,也為管亥等大小黃巾頭目們接風洗塵。
宴席之間,成公英執意要以左軍師之位相讓賈詡,賈詡則以自己來遼東時日較短為由,堅辭不受。
田峻見成公英誠心相讓,也就在一番客氣之後,將兩人職位互換,由賈詡任左軍師,成公英任右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