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袁老太的女兒要接她去享清福的時候老太太便說“讓不讓我把老八帶去?不讓帶,就都閉嘴!”看似老人對女兒的拒絕,實質上是老人對純物質贍養的拒絕。(如果袁老太的女兒答應讓袁老太帶老八去,想必袁老太一定會很樂意的)要知道老人希望得到的不僅僅是純物質上的贍養反哺,做“隻會消化的人”,她希望的兒女是不僅能給自己“養老送終”的後代,還是能給她以精神慰籍的相依相伴者。
最後,更真切地體現出老八是袁老太精神寄托的是當老八因公犧牲以後“袁老太對老八的死表現得很超然很平靜。她謝絕了孩子家和公家的一切酬謝,隻是讓孩子的父親幫她在後院挖了一個深深的墓穴,把老八埋了進去。”和“傍晚時分,老人常坐在石碑上,手輕輕地撫著,昏花的老眼遙望西天,不知在想些什麼……”的空虛表現。
以上兩例,物(狼和豬)是老人的精神寄托。綜觀“老人係列”,無論是心靈皈依,還是精神寄托,物的形象都是這一種渴求的載體。
“實用主義的泛濫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病,也是導致大眾審美精神價值消解的深層根源”的確,由於商品化大潮的衝擊,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由此導致生產與消費行為上的隻注重實效性,大量忽視了審美的精神價值。而在“老人係列”中,作者塑造了一群恪守著精神價值的老人,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抵製著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侵蝕來打造自己的生存。他們獨特的審美--堅守精神寄托和心靈皈依彰顯著他們的完美人性。
與人平等的生命存在。
人類社會當中,動物的地位應該是怎樣的呢?莊子認為“人與萬物是平等的,人要平等地對待萬物,自然界的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權利和價值”有獨無偶,當代動物權利運動的精神領袖湯姆·雷根在《動物權利論爭》中也認為動物擁有獲得尊重對待的平等權利。換句話來說,莊子和湯姆·雷根都認為動物是一種與人平等的生命存在。在孫春平的“老人係列”當中,老人們的動物權利觀與莊子和湯姆·雷根的可謂不約而同,他們都認為“物”是與人平等的生命存在。這一種權利觀在《老人與蛇》和《老人與鱉》中主要體現為“物”擁有與人平等的生存權利和機會。且看《老人與蛇》:
“大小是條命,咱禍害它幹啥?”
“徐老順急了,說人的命是命,蛇的命就不是命啦?這麼一整,大水真要下來,幾千條蛇可就全完啦!”
宋立民教授說過“一句話盡顯真性情”,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徐老順的“真性情”便無疑是:命無大小,人的命是命,蛇的命也是命;人與蛇都是平等的生命形式。在已經將視為“蛇”平等生命一種的徐老順心中,“蛇”不再是一種經濟的載體,而是一種與人平等的生命的形式;這種生命像是同樣具有人平等的生存權利,同樣有著趨利避害(災難來臨是逃亡)的權利:
“……那我就跟蛇在一起,不走啦!你吃的喝的住的,啥不是指望著這些活物?眼看大限到了,你撒丫子跑人,卻連條生路都不給這些活物留,你還是人嗎?”
“徐老順眼看著人們撤離而去,就下了樓,找了根鐵棍,急慌慌把所有蛇籠的鐵網都撬開。”
在生死的緊急關頭對蛇的生命依然念念不忘,甚至怒斥自己的親生兒子,甚至以死相威脅,甚至不怕耽誤自己寶貴的逃命時間來拯救蛇的生命;這裏,通過徐老順對兒子徐軍的訓斥和他護蛇的行動,鮮活的展示了徐老順的平等生命觀--他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尊重和維護這一種平等的生命存在,他的生命與蛇的生命已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像徐老順斥兒護蛇的表現一樣,在《老人與鱉》中鱉爺在尊重和維護鱉的生存權利的時候也有一番激越的表現:
當鄉長的秘書要替鄉長買憋來獻媚的時候,憋爺毫不猶豫地給予拒絕,甚至鄉長親自出馬施以利誘時,憋爺依然“哼哼地說,我說沒有就是沒有,要不你把我塞進麻袋給縣太爺提去?”表現出貧賤不能移的氣度;當鄉長要做“殺雞取蛋的勾當”的時候,他極力反對和阻止,甚至喊出了“我、我不活了!”的絕吼,甚至要舉石砸泵;當憋落難的時候憋爺又敢於營救;這樣組由拒絕抓憋,縱身跳潭、砸抽水機、設計救鱉組成的種種激越表現無不張顯出鱉爺對漠視“憋”生存權利的行徑的憤怒和對“鱉”的生命形式和權利的重視與維護。
也許單單看這激越的表現,會有人認為那是老人們的“心血來潮”;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從老人們平時的“習慣”看這些激越表現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且看:
“雖說沒有前些年那麼多了,可一天弄個幾十條還不難。我是轟不動大牲口啦,又不想白吃白喝看他們的白眼,要不,哼,就這三條,他也休想!我是專挑有毛病的給他帶回來”(《老人與蛇》)
“幫弄兩隻王八吧,家裏有病人需大補,大夫開出方子啦。”(《老人與憋》)
徐老順是為了維持生存且是專門挑有毛病的蛇來抓,鱉爺也是為了維持生存且是在病人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去抓鱉,兩者都是在保護蛇或憋的基礎之上的合理取用;而且這些都是一種沒有功利的自覺性的行為,甚至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所以,老人們的激越表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因為這是老人們思想觀念的必然產物;同時這些激越的表現也不是孤立而是和老人們日常的自覺行為緊密相連的,因為在緊急的情況之下人總是先按照自己的習慣思考。(老人們無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在平時的行為上都體現對“物”生存權的尊重及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