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1 / 3)

經過博哈德這麼一提醒,海因修斯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目前,瑞典與北方同盟進行的大北方戰爭如火如荼,在不遠的將來,因為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一個反法的同盟將會建立,屆時,大半個歐洲都會陷入戰爭之中,荷蘭更是不可避免的進入反法同盟。

而且是會成為那個同盟之中位置最為危險的國家。

作為一個工商業為主的國家,荷蘭的各種物資都不能實現自給自足,想要堅持下去,就必須與外界保持來往,而回想上一次的大同盟戰爭,在法國海軍取得優勢,荷蘭未退出戰爭的那一年多的時間裏,隻有中國的船隻可以憑借武裝護航和速度優勢來到阿姆斯特丹。

這導致荷蘭的物價一度由中國商人控製,損失了太多的利益。

如果建立一個中立國同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隻不過,目前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還沒有爆發,這個武裝中立同盟針對的就是大北方戰爭中的雙方。參戰國中,唯一擁有海上優勢的唯有瑞典,海因修斯要考慮讓瑞典接受這樣的同盟。

在仔細思索之後,海因修斯認為,瑞典同意的可能性非常高。

首先瑞典沒有理由拒絕荷蘭等國在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進口產品,畢竟英國、荷蘭等國家的糧食多需要進口,如果阻止,就引起全麵的仇視。

其次,各國向瑞典的敵人出口物資應該會被限製,比如軍事物資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可問題是,對於荷蘭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在波羅地海海域挑戰瑞典。

因為在當年的《四國協議》之後,俄國和波蘭都獲得了黑海出海口,那些不被瑞典允許的軍事物資可以走地中海路線。

雖然荷蘭是要以大北方戰爭為理由籌劃武裝中立同盟,但實際上,針對的卻是未來反對法國的戰爭。而海因修斯很快想到,類似的同盟對於中國意義也很重要,事實上,在以往的戰爭中,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當初大同盟戰爭,各國與法國打的不可開交,中國兩頭做生意,賺的盆滿缽滿。

也隻有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加入,武裝中立同盟才可能得到所有交戰國的承認。

但海因修斯很快也想到了一件事,既然武裝中立同盟對中國同樣有利,那為什麼中國人沒有籌劃呢,至少以那位中國親王的智慧,他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海因修斯不知道的是,博哈德此次並非主動上門幫忙,而是代替李君威前來當說客的。武裝中立同盟的構想就是出自李君威之手。

大同盟戰爭時候,帝國根本就不需要構建武裝中立同盟,也不擔心交戰國攔截帝國的船隻,原因就在於,那個時候,各國的戰艦都是風帆戰艦,而帝國的商船要麼有蒸汽動力,要麼就是飛剪船,各交戰國根本追不上帝國的商船。

但是現在形勢完全不同了,隨著帝國技術上的開放和裝備的出售,許多國家都有了蒸汽動力的戰艦。

試想,一旦因為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爆發戰爭,必然的結果就是法國與西班牙結盟,屆時,英吉利海峽與直布羅陀兩大海峽都在這兩國海軍的控製之下。而帝國商船的技術優勢已經喪失,到時候交戰國檢查帝國商船,該如何呢?

所以,必須提前構建武裝中立同盟,防止交戰國破壞中立國的貿易。

但是帝國方麵又不能主動挑起這個頭,不然到時候就是各國都上門和帝國方麵討價還價。帝國會就此損失很多的利益,反倒是由荷蘭挑頭最為合適,這樣就成了荷蘭請求帝國支持,其他國家要麼接受武裝中立同盟,要麼反對武裝中立同盟,無論支持還是反對,各國都會知道,中國的態度才是這個同盟成立與否的關鍵,到時候,涉及到利益的國家都會前往帝國交涉。

而最終的交涉就會變成利益交換,帝國也會得到許多利益,一正一反,所得多少,就難以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