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太亂,正是軍人建功立業的好時候。你們現在的角色,就是擔任我的軍事顧問。”
裕王李君威長期擔任帝國海外軍隊的最高指揮,帝國開疆拓土從未少過他的身影,可問題就在於,雖然李君威戰功赫赫,可他真的不是一位合格的指揮官,也從不主動插手軍事指揮。但帝國軍方從不因此對裕王有閑話,反而認為這位親王知人善任,從不越俎代庖,在他手下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今天的會議主題是什麼?”李君威問向紹傑。
紹傑說道:“蘇將軍從波羅的海前線趕回,向王爺介紹北方戰場的局勢。”
李君威點頭:“蘇將軍,開始吧。”
蘇衛華拉開一個小黑板上的簾布,一張大幅照片展示在了眾人麵前,照片是黑白的,白色居多,有些此言,看上去似乎是不慎曝光的底片,實際卻是記錄了風雪交加中,軍隊挺身進攻的一個瞬間。
“左下角的這個城市是納爾瓦,當時俄國軍隊正在圍攻,而占據照片主要區域的這支在風雪中前進的軍隊就是瑞典國王卡爾麾下的禁衛軍和陸軍一部,一共八千人左右。
在立窩尼亞地區,卡爾國王確定奧古斯都的軍隊暫不形成威脅之後,留主力於裏加附近做疑兵,親率精步騎八千,在寒冷的冬季穿過了二百五十公裏的荒原,抵達了納爾瓦城下,並且迅速發動了對俄國圍城部隊的襲擊,取得大勝。
當時,沒有人認為那種天氣,兵力相差四倍的情況下,瑞軍敢於發動進攻........。”蘇衛華顯然親自見證了那場戰役,此時談起來還是意猶未盡。
李君威輕咳一聲:“具體的戰役過程,是軍隊的事,你隻說結果。”
蘇衛華說:“俄軍大敗,總數不到四萬人的俄軍損失了至少一萬八千人,其中七千人左右死於戰鬥,其餘或淹死或凍死。另外俘虜了十名俄國將軍。”
“俄國皇帝彼得呢?”
“在進攻前一天,彼得到陣前視察,看到了瑞典援軍,他以為援軍規模不大,俄軍有兵力和工事優勢,又是如此惡劣的天氣,不會進攻。而後勤問題不斷,他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一位外國公爵,這位公爵甚至連俄語都不會說。彼得本人後撤去管理後勤.......。”
“彼得沒有死或者被俘,對嗎?”李君威打斷了蘇衛華的話。
蘇衛華點點頭,李君威問:“在你回來之前,瑞軍在做什麼?”
“他們在慶祝勝利。”
“下一步軍事行動呢?”
“殿下,雖然卡爾國王很尊重帝國的軍事顧問團,尤其是對江將軍,但問題在於卡爾從不向我們透露軍事計劃。”
李君威看著那照片出神良久,回身問:“你們認為,瑞典軍隊會不會在集結到主力後,長驅直入,直撲莫斯科。”
“從戰略角度上來說,很有可能,挾大勝之餘威,趁俄軍未曾集結完畢,直撲莫斯科,像丹麥那樣達成城下之盟,逼迫俄國退出戰爭,是很有可能的。”一位陸軍少校說道。
李君威搖頭:“我要你們做的不是戰略預測,而是回答這種計劃是否有可行性。”
“我認為可行性不大。”蘇衛華主動說。
“怎麼說。”
蘇衛華說:“英格利亞及靠近的俄國諾夫哥羅德地區我都去過,雖然在波羅的海海邊,雖然靠近立窩尼亞,但經濟狀況完全不同。我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立窩尼亞是我國的遼寧,那英格利亞和諾夫哥羅德地區就是吉林和黑龍江。
那裏氣候濕冷,人煙稀少。瑞典軍隊孤軍深入,必須要等到其餘援軍抵達。可在那兩個地區,沒有能支撐起那麼多軍隊作戰的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