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大哥顧傳的婚事終於提上日程,顧采薇跟著高興,這一日坐在書房,琢磨著送什麼禮物給大哥表示表示才好。
她琴、棋、畫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女紅更是不行,唯有讀書算是長處了。幹脆寫篇賀文好了,顧采薇眉頭一皺,做下決定。
心中擬好了腹稿,顧采薇一揮而就,寫成了賀文,坐回高度為她特製的酸枝木靠背椅上,抱著雙臂,頭一點一頓,看著書案上這一篇賀文,不出聲默念。
連念兩遍,顧采薇對自己這篇習作不太滿意,好像字句太淺顯直白了,立意也不算上佳。
她準備毀去這篇,另起爐灶。就在顧采薇將墨跡已經幹透的紙張,要揉成團的時候,看到紙麵上浮出:
【夫子?】
哦,她忘記了,柳庭璋能看到。啊呀呀,這等遊戲之作,為學生看到,顧采薇覺得有些丟臉。
再一個,她以後也要繼續學習,精進學問,要是她的學習筆記、思索時隨手的批注,不論怎麼樣都能被柳庭璋看到,夫子的尊嚴可怎麼維護?
思緒一轉,又到了這個新收的徒兒身上。顧采薇知道柳庭璋這陣子還在認字,她一時間倒是發揮不了什麼引導的本事。
本想說說練字之事,不過她問過柳庭璋,知道他家境並不算富裕,他本人還日日在鋪子裏當學徒,讀書認字時間隻有靠擠。至於練字,如今主要是用木枝在沙盤上寫,再不然就是用炭筆在地上寫,總之都是將就。
心神忽然發散,顧采薇想到窮苦學子,再推而廣之想到如今的世道。
顧采薇胎穿來的是個叫做大熙朝的時代,並非她所知道的任何一個曆史上的朝代。
幾年生活加讀書經曆,顧采薇發現,曆史在唐末之前與她所知都是一樣的。唐末時沒有出現五胡亂華,反而被個橫空出世的奇人一統平亂。
奇人沒有留下子嗣,他死後亂了十幾年,直到一個姓顧的武將上位,有點點像是陳橋冰變的故事。
顧家坐了龍椅,一路到現在。漢族江山一脈傳承至此。顧采薇估摸著,如今大概相當於真實曆史上的北宋中期,不過比起那時,江山版圖大多了,國家兵強馬壯,百姓日子也還算安定。
朝廷之中,武將六成,文成四成。原先武將一直因為拳頭硬、有兵馬而有更強的話語權,不過天下承平日久,武將沒有仗可打,便少了立功出頭機會。
馬上打江山,不可能馬上治江山。太平年歲,文臣們便慢慢起來了,到了如今,雖然人數不占優,但是內閣六部體係掌握了大多權柄。
文臣中,一些是武將後人,因是有功之臣而獲得當官資格。更多是通過科舉而脫穎而出的學子。
士農工商,自古以來便是如此。誰能不想成為士人呢?科舉之道成了天下讀書人向往的登龍天階,所謂“朝為田舍漢,暮登天子堂。”
不過書籍大多掌握在世家名門手中,知識便相當於被壟斷。
貧家學子寒窗苦讀,最好的也就是考中個舉人,更多是考中秀才便止步了。所以滿朝朱紫貴,不見懂農者。
長久以往,必然不利於國計民生。顧采薇是站在曆史巨人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