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2 / 2)

顧采薇索性按照柳庭璋給的飲食方子,坐鎮指揮加親手嚐試,幾次之後便做出了雲州小吃——蘿卜糕。

驛站裏恰好住著有個雲州出身的官員,聞香而來,但是聽到是幼薇郡主親自下廚做的,深感地位懸殊,不敢開口討要,在門邊踟躕著。

還是顧采薇眼尖,看到一角官袍,派能說會道的丫鬟識理去問詢。知曉情由後,她壓根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隻是大方地命人將四五塊熱氣騰騰的蘿卜糕用油紙包好,遞送給這位官員。

這人宦海漂浮多年,沒想到在異鄉驛站裏吃到了久違的家鄉味,一時間百感交集。

捧著這份蘿卜糕,一塊塊金黃方正,香氣撲鼻,入手熱燙。雖然用料簡單,隻有糯米和白蘿卜絲,但是巧妙之處在於調料比例和油炸火候,他入口咀嚼,脆皮軟心,隻覺十分地道,簡直像是久居雲州之人,浸淫市井多年,才能做出的口味。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名官員萬萬想不到蘿卜糕出自京城嬌養的幼薇郡主之手。他不顧斯文,吃罷一整塊後,擦擦嘴角,就在門外,向廚房行禮,謝過郡主賜食,報上家門。

原來這人正是禮部姓程的郎中,五品官員,算是中層官吏,。此次是出京采購二皇子定親所需的物件。

正好在驛站閑來無事,顧采薇便請他給自家講講京城這陣子的新鮮事。

有些受寵若驚的程郎中,拜見了誠王妃和信郡王,對著母子女三人,大致講了講八月初,京城大皇子娶親的盛事。

大皇子妃的娘家也算京城豪門,大皇子又是這一輩中第一個娶妻的,自然萬眾矚目,禮部為此前後忙碌了小半年。

到了婚禮之前的一個多月,皇上突然下旨加恩,要求抬高半等來辦,禮部更是忙得焦頭爛額,程郎中等人恨不得住在衙門裏,各項繁瑣事務數不勝數。

婚禮當日,大皇子這邊陪同迎親的皇室子弟有二皇子、誠王世子、三子直郡王和四子平郡王。

既然是講給誠王家的人聽,程郎中就著重說了平郡王顧采薊出風頭的事情。

原來,此時習俗,新郎迎親時,新娘家人要考驗一番,文的就是對詩對詞,大皇子隊伍裏自然有人應對。武的就厲害了,是一群婦女用擀麵杖、細棍等物敲打新姑爺以及隨親人員,稱為“棒打新婿”,算是讓女婿知道,新娘的娘家有人撐腰的意思。

這日,不論女婿身份,隻論親戚,大皇子妃的伯娘、嬸母們個個都準備好了,摩拳擦掌,要好好享用這千載難逢打王孫貴胄的機會。

誰知道,新郎隊伍過了文關,她們這邊一開後院大門,年僅十歲卻身高不輸成年女子的平郡王,一頭衝了進來。

據程郎中說,顧采薊像是小牛犢子,悶頭向前,攔腰抱住三四個大娘,雙臂一伸,如同銅牆鐵網。眾女舉起棍棒,卻不忍心大力捶打,拍在顧采薊身上,就像是撓癢癢一樣,他一步不退,穩如泰山,女眷們再難越雷池一步。

她們眼睜睜看著大皇子,施施然向她們所在方向含笑拱手,嘴裏胡亂按輩分稱呼著,走到了新娘妝樓下,順利接走了大皇子妃。

於是,平郡王顧采薊小蠻牛的名聲,經此一役,響徹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