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47章(1 / 2)

師徒二人,終於恢複聯係,又成了晨午定時探討學問。

不過,衛夫子言談之間,多了些悲傷、懷念父親的心緒,柳庭璋著力安撫。

而且,好像除了父親仙逝之外,衛夫子家裏還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過,可能是關於十幾歲的少年。

不知道這人是不是夫子的晚輩,有時候夫子會露出一絲對於這個少年離家在外的惦念。

不過夫子對此語焉不詳,柳庭璋問過幾次無果,也隻能泛泛勸慰。

柳庭璋更是常常寫出身邊點滴小事的諸多趣味,包括蒙童們不經意說出的可愛言語,希望能讓紙張對麵的夫子,展顏一笑。

這樣一來,兩人都覺得對麵的人生動、立體了不少,仿佛成了身邊可親可感之人。雖然沒有見麵,不過情分好像不知不覺間,深了些許。

轉眼之間,兩年過去,到了務豐二十三年,柳庭璋十六歲,顧采薇十三歲。

金秋九月,又是雲桂飄香季,雲州州府的鄉試即將開考。

這時候,柳庭璋已經初初長成,身材挺拔修長、肩平腿直,樣貌眉目分明、鼻挺唇豐,整個人神采飛揚卻氣度內蘊。

誰見了不衷心讚歎一聲,好一位龍章鳳姿的柳秀才。

息縣人們更知道,他和繼父秦秀才私塾裏的學子,在去年的縣裏院試中,考中十五六位秀才,占了名額的小一半。

如此成績拔卓,自然一鳴驚人,因此,柳庭璋“高明夫子”的名頭,已經在縣城裏傳揚開來。

再看現下時分,晴空萬裏,豔陽高懸,參加鄉試的秀才們排起長隊,一點點前行,在考場入口處接受兵丁檢閱帽衫衣著、翻查隨身食籃,等著逐一進入考場。

柳庭璋排在隊伍中間位置,身著一襲竹青色棉布長衫,頭戴墨色布巾,腳穿皂靴,通身無佩無飾,幹淨清爽。

他右手手彎處挎著娘親為他準備好的藤條編製敞口籃筐,裏麵擺放著一目了然的粗瓷杯碗和紙包著的發麵糕餅,左手自然垂在身側。

雖然是參加決定前途命運的考試,柳庭璋保持著姿態自在,麵容和緩,心無旁騖、直視前方,隨著隊伍緩步向前,直到了門口兵丁處。

十六歲就參加鄉試的半大青年,雖然不算前無古人,也是極為少有的英才了,自然引得兵丁多看兩眼。

而且,自從今日早晨天還沒亮、半明半暗時,兵丁們就開始點燭搜撿了,不然在開考前,無法趕得及令合格考生都能全部入場坐好。

輪到柳庭璋時,他們已經工作了將近半個時辰,見識了各式各樣、年長年幼、貌美貌醜的考生。

自然大多還算配合,不過也有搓手搓腳、縮頭縮腦之人,讓兵丁十分看不上,更有念念有詞、沉浸自己世界,不聽“轉身”、“伸手”之類口令的考生,惹得兵丁惱火。

柳庭璋則一派坦然,先將手邊食籃遞給其中一位兵丁,任他翻騰,自己則照著方才看到的前麵受撿考生的樣子,平展雙臂,靜立不動,任由兵丁上來捏衣袖、袍角。然後還隨著兵丁的口令利落幹脆地低頭、轉身、抬腳,讓對方細細查勘了可能藏小抄的頭巾、靴筒等各處。

因此,兵丁查驗這位介於青年和少年的考生,覺得極為順利,心情隨之愉悅,罕見地說了一聲:“祝你高中。”

柳庭璋不卑不亢,伸手接過自己食籃,向兵丁頷首致謝,然後稍稍調整呼吸,穩步走進考場。

進來舉目四望,柳庭璋看到,這是在大大院落空地之上,臨時搭起密密麻麻看不到頭、一排又一排的格子間,磚竹混搭,每格大約兩尺見方,考生坐在其中,同時伸展開雙臂都費勁,更別提舒舒服服平躺下來了。

格子間上麵簡單以牛皮紙封頂,防止落雨影響考試。

不過靠前靠南幾排,陽光能透過紙棚頂子,明晃晃地照射進來。而相應的角落、背陰處,則得不到陽光滋潤了。

幸好州府兵丁,事先給每個格子間裏,放置了統一而普通的筆墨紙硯和蠟燭,算是必備物品齊全。

要是有考生需要額外的用量,在考試中好聲好氣地向巡邏兵丁請求,一般也會給補充。

鄉試考舉人,連考兩日,每日一試,第二日黃昏時分一並收起兩張卷子。

每格要單獨安置一位考生,格內依牆一圈木製長凳,一張四方高桌,配個燭台,僅此而已。

考生自從門口查驗通過後,進來就要在其中待足兩日,吃喝拉撒都在格子間裏麵,沒有提前交卷一說,要等規定時間才能放他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