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86章(2 / 2)

短短一小段話,柳庭璋不知在心裏想了多久,說出來停頓了好幾個氣口,時刻觀察著娘親神色。說到生父和如今柳姓時,他還將原先的抱怨咽回去、硬生生截斷了。

孟氏先是驚慌,反攥著柳庭璋的手問“不讓考怎麼辦?”然後聽到兒子說起生父、想要改姓,孟氏緊咬下唇,手上泄了勁,沉默起來。

孟氏是在十幾歲時候遇到柳庭璋生父的,他是當年來息縣為官的柳縣令,為求庇護孟氏自請為外室,生下柳庭璋。

待兒子兩歲多,柳縣令三年任期一滿,給他們母子留了這所小院和若幹錢財安身立命,離開息縣,從此再無音信。

但是柳縣令臨行前托付孟氏的話語,她牢記到現在。柳縣令說:“庭璋是我長子,可能也會是我獨子。你好好養育照料他,將來找個好人家嫁吧,是我沒有擔當,對不起你們母子。隻盼他能記得生父姓柳,這就夠了。”

孟氏眼神失焦,過往像是走馬燈一樣在她眼前輪轉。有獨自撫育幼子時難捱的蜚短流長、閑言碎語。有遇到秦秀才後重組人家,一家和睦的片段。更有柳庭璋考中秀才後,她覺得兒子是正兒八經讀書人了,事事依從半路父子的場景。

孟氏堅持做主的大事沒幾件,一個是所住宅院叫做“柳家別院”至今未改,一個是早早將房契過到柳庭璋名下。

她想起自己保存著壓箱底的那唯一一張柳縣令留下的字紙,她不識字,據夫君秦秀才說,上麵寫的是柳庭璋姓名和生辰八字,以及“吾兒一生太平”六個蠅頭小楷。

“吾兒一生太平”,也是柳庭璋周歲抓周抓到書本時,柳縣令略帶愁容說過的祝願。

孟氏一邊想著陳年舊事,眼中不自覺泛起了淚花,一邊步履不穩地走到箱邊,將兒子生父留下的手澤緩緩翻找出來,遞給亦步亦趨跟著她的柳庭璋。

柳庭璋從未見過這張泛黃的書箋。娘親的情緒不對頭,他欲言又止,接過紙來,帶著猶疑看向上麵剛勁有力的字跡,寫得是:

【柳庭璋:庭者,是為家中子孫譜係排行“廷”字變字,不盼兒任公卿,但期事親唯孝。璋者,弄璋之喜,吾後繼有人之喜。】

這是誰對他姓名寫下的詳盡解釋?柳庭璋隱隱有了猜想。再往下看,寥寥兩行,一行是:

【務豐七年三月十五午時生人。】

最下麵是:

【吾兒一生太平。】

看到“吾兒”,柳庭璋確認了,這是自己生父留下的字跡。不知怎地,自己幼小時分坐在一個儒雅男子膝上、跟著牙牙學語的畫麵突然浮現在他腦海中。

孟氏向他徐徐道來當年之事,講了他生父樁樁件件日常點滴,柳庭璋沒想到娘親記得那般清楚,卻這麼多年獨自一人咀嚼著。

柳庭璋忍不住問柳縣令再無音信,娘親有無怨言。孟氏隻說:“想必他有他的為難處。”

之後,孟氏聲音低微卻堅定,與柳庭璋說:“娘親不同意你改姓。你生父其實沒有什麼對不起咱們母子的。當年若不是他,娘親早就死了,更不會有你。何況他給我們留了房產、錢財,不算虧心。我們能為他做的,也就是將他姓氏傳承下去了。”

“至於會試報名,娘親相信你會另有辦法的,是不是,庭璋?”母子對談就在孟氏這句話後結束。柳庭璋強笑著對孟氏點點頭,回去了自己房內。

到底年輕氣盛,剛剛驚聞身世又見到生父留字,柳庭璋隻覺得如鯁在喉,滿腔有話又不知從何說起,唇齒輕動卻毫無聲息,又像是胸口燃起了烈焰,燒得他坐臥不寧、手足漲熱。

無意間看到書桌上平鋪的紙張,柳庭璋突然想起了郡主夫子,他終於繃不住了,輕“啊”一聲,坐定桌前提筆,從自己知道報名被駁回寫起,幾日間如何瞞著雙親輾轉反側,到方才娘親講身世不許改姓,想到哪裏寫到哪裏,洋洋灑灑寫給了郡主夫子看。

這般長篇大論,他甚至換了兩次墨,用了三四頁紙。顧采薇那邊一開始寫出:【我在】。中間寫了【別急】,便再沒有打斷徒弟傾訴。

柳庭璋力竭,將寫不出字的禿筆擲到一邊,頹然與釋然交纏,看著紙上,顧采薇秀麗的字跡過了有一陣子才浮現,就像是等他傾訴完一般。

顧采薇寫給他:【可以將你出身改到你生父家中。既然是官場中人,我幫你找,你用心讀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