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新年納餘慶(2 / 2)

山西民謠雲:“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日,村裏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

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田。

在清代,各州、縣的地方官員,立春之日會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畢,要用彩紙紮製的“春牛”打破,牛肚內所裝的幹果食品,隨之拋灑一地,兒童爭而食之。

春牛在迎春儀式中為主角。舊時曆書和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上,常印有春牛圖案,大體都是按古時“打春牛”的情景描繪,寓意迎春天,農事始,五穀豐。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先“鞭”而後“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語的兩部曲。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

《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後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提到立春,不得不提到春聯。而中國曆史上第一副對聯的出現,頗有意思。

現存的第一副春聯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所寫的。

孟昶名字裏的“昶”字,讀作“廠”。

《說文解字》說:“昶,日長也。”意思就是白日很長。這個字的組成,左邊是一個“永”字,右邊是一個“日”字,引申為一直有太陽。皇帝都自視為天子,孟昶這名字,顯然是希望他和天上的太陽一樣永遠長久。

可惜的是,名字沒給孟昶帶來好的運氣,很不幸,他做了後蜀的最後一任皇帝,在位30多年後,最終被北宋滅亡。

孟昶隻好帶著如花似玉的花蕊夫人投降了宋太祖趙匡胤。

就在投降前的那個春節,孟昶突發奇想寫下了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而這幅春聯卻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幅春聯。

這春聯的第一句的意思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意思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能長久過著春天般的日子。

命運有時候就是愛捉弄人,越是想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得不到。

這話用來形容孟昶再合適不過了。別看他這副對聯的意願很好,可是,命運偏偏就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後人認為,這副春聯簡直就是一個不祥的預言。一語成讖,這是孟昶做夢也想不到的。

上聯:新年納餘慶。後蜀滅亡之後,這個曾經的國家就變成了北宋的屬地,按理就要派地方長官,因為戰爭剛剛結束,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就派了一個臨時長官,而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做呂餘慶。

於是,孟昶的這句“新年納餘慶”上聯,就變成了“在新年迎來了呂餘慶”。

更要命的還是下聯:佳節號長春。據《宋史·本紀第一》記載:“己未,宰相表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己未年的一天,當朝宰相向皇帝奏請以陰曆二月十六為長春節。

這裏提到的皇帝,就是宋太祖趙匡胤,而二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也就是說,長春節就是為慶賀趙匡胤出生設立的節日。

孟昶的那句“佳節號長春”,就變成了“把北宋皇帝的生日作為自己的佳節”。一個皇帝居然以另一個皇帝的生日為賀,其意味著什麼可想可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