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拜師(1 / 3)

對於劉宗周的要求,盧颺和範景逸自然允諾,而且盧颺也理解劉宗周的顧慮,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謹慎行事不為過。

應了這個差事,盧颺便和範景逸告退了。

範景逸也是個急性子,當時便拉著盧颺回家,先弄出個草案來。

前世的盧颺作為職場狗,對於弄方案這種事那是手到擒來,當下便比著後世校辦工廠的模式,很快便將國子監印刷社的框架給拉了起來。

而且盧颺弄得雖是草案,但在範景逸看來已是非常詳盡了,仔細閱讀一遍更對盧颺刮目相看,當下便對國子監印刷社的前景更加看好。

“少卿家中有人經商嗎?”

範景逸看盧颺將那印刷社的草案寫的條理清晰,以為盧颺家是經商的呢。

見範博士問到這裏,盧颺也不避諱,便將自己開辦肥皂作坊的事給範博士說了,範博士聞言,立時大驚。

“少卿,那肥皂是你家產的?”

範景逸說著,便跑到外屋拿來一個黃黃的肥皂。

“確實學生家辦的,作坊就在西郊,下次學生給老師多帶幾塊來。”

知道盧颺辦了那肥皂作坊,這下範景逸便更加放心了,這肥皂也費不得幾個銅板,範景逸也沒有推辭。

“老師,這印刷社的草案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小子還需要幾日功夫,到時再報給老師把關。”

“這還需要細化?”

範景逸拿著那份在他看來已經十分詳盡的草案,有些吃驚。

“當然,這隻是印刷社的一個構架,諸如需用工幾何,誰來負責日常管理,書本成本定價等等的,皆需要進一步說明,畢竟是給陛下的東西,務必要詳盡,若這次通不過,以後再想辦印刷社便就難了。”

盧颺心道:這還是簡化了的,在他那個時代,給甲方做得標書,那都得用拉杆箱運的。

範景逸一想,也對,若想在國子監辦印刷社也就隻有這一次機會了,萬一被聖上否了,以後便就再無希望了,而且這也關係著他的切身利益,慎重點好。

隨後的幾日,盧颺便每晚寫那印刷社的策劃書,從組織架構,人員招聘,管理模式到成本收益皆做了詳細的說明。

然後在這份詳細策劃的基礎上,盧颺又整了個精簡版,免得萬曆懶惰嫌多,直接給斃了,那就多此一舉了。

弄完草案以後,盧颺便先拿給範景逸看了,範景逸這時才知道盧颺說的那份詳盡的草案是有多麼詳盡,照著這個章程,傻子也能辦起印刷社了。

範景逸見之大喜,當下便領著盧颺去找了劉宗周。

劉宗周細細看了這份承辦印刷社的章程,再看看盧颺,半日說不出話來。

以往他們這些朝臣給皇帝上書,有簡有繁,可是繁複的卻也不是盧颺這種寫法,朝臣奏疏的繁複主要在於引經據典,有時候洋洋灑灑的幾千字,有時候可能兩字就能概括,比如:立長。

但是盧颺這個章程弄得雖然繁複,但卻條理清晰,讓人一看便知這辦理印刷社是個好事,不僅可以補貼國子監的用度,還可以讓貧困的監生來勤工儉學,一年還能印製數千冊書籍,彰顯教化,更為重要的是,一年還能給皇帝數千兩銀子。

劉宗周覺得,若是自己是萬曆皇帝,定能被這份奏疏所打動,當下便叫來張正陽一起商議。

“老師,這各方盈利的分成隻是學生的一個初步想法,具體還需要老師們把關。”

對於給萬曆的奏疏,盧颺覺得其他都不重要,關鍵在於這盈利分成,以他對萬曆的了解,估計就這一年幾千兩銀子的利潤才能打動他。

“少卿這分成,我覺的不錯,正陽以為呢?”

經盧颺提醒,劉宗周又重點看了下那成本收益的一章,轉頭問張正陽。

盧颺按照一年印刷一萬冊的規模來核算的,因為大多都是古籍,不涉及版權問題,所以每本成本在一錢銀子以內,售賣則根據字數多少不同定價,平均在四錢銀子,拋去成本,每年便可以淨賺白銀三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