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兩京十三省,舉人名額最少的貴州,隻有二十五個舉人名額,這裏麵還有不少冒籍的。
所謂冒籍,就是文風興盛省的秀才跑到偏遠落後地區去參加鄉試,搶占當地的舉人名額,跟盧颺那個時代的高考移民差不多。
一夜漫長,特別是到了後半夜,又是冷的夠嗆,盧颺沒辦法,就把蠟燭點了,既能照點光亮,也能暖暖手。
一直到了天色放亮,終於有人來收卷子了。
等到清晨的陽光灑在盧颺的號房中時,便有一陣鼓聲響起,隨後便是人聲鼎沸,終於可以出考場了。
在貢院差不多待了30多個小時,盧颺頓感身心俱疲,這古代的科舉考試不光是智力學識方麵的競賽,對於精神和體魄也是一種考驗。
盧颺隨著眾人出了貢院的大門,在門口便見到了大石頭,這小子爬到貢院門前的一棵樹上看得清楚,見盧颺出來了,便跳下樹來,接過盧颺的考箱。
跟進貢院時稍微好點,因為出貢院人是往四麵八方散去,所以並沒有多麼擁堵,盧颺又讓大石頭爬到樹上,看孫傳庭他們出來了沒有,然後就招呼他們在樹下集合。
因為是統一交卷,幾人差不多同一時間出來的,很快便都聚在了樹下。
幾人交流了一下考試經驗,都感覺還不錯,文起社的社員受盧颺影響,皆是題海戰術的奉行者,基本都是兩天一篇八股,到了臨近考試,都是一天一篇,而且每次文會都要拿出這段時間做的八股文,大家互相賞評。
因此,這種高強度的考試,對於文起社的社員來說,還算應付的過來,起碼都寫完了。
幾人交流了片刻,也沒有多待,因為十二日還有一場,所以便都匆匆回去洗刷休息了。
盧颺也跟著大石頭回到國子監附近的宅院,吳香早就準備好洗澡水,盧颺先是洗了一個澡,又吃了點熱乎的東西,這才覺得緩了過來,然後便直接上床睡覺了。
盧颺也不敢多睡,怕擾亂了生物鍾,到了中午,便讓吳香叫醒了自己。
今日已經是八月十日,明日子夜時分還需要進貢院考第二場。
睡了一覺起來,盧颺覺得好了許多,吃了午飯,便徑直去了國子監,他得給劉宗周彙報一下第一場的情況,估計劉宗周也等急了。
到了國子監,卻見劉宗周正在明倫堂中,跟前已經不少人了,皆是此次國子監中選出來在順天府參加鄉試的監生,孫傳庭他們都在這裏,一人拿著紙筆開始默寫首場的八股文章。
劉宗周想要點評一下。
盧颺對劉宗周行了弟子禮,也跟著拿來紙筆,開始默寫。
一篇文章六百餘字,盧颺很快便寫完了,然後恭恭敬敬的交到劉宗周麵前。
國子監的這些學生裏,盧颺是最得劉宗周看中的,便先拿起他的文章來看了,不過看完之後,卻扶須不語。
今次順天府鄉試的第一道四書題是“吾十有五而誌於學”,這個題目是《論語-為政》裏麵的一句話,若說主考官出這個題目有什麼深意,那卻是沒有,畢竟是主考官隨手翻出來的。
盧颺初拿到這個題目,心裏也是苦笑,因為這個題目太簡單了,蒙學的兒童都是知道這句的,而且大多也知道其意思,而且盧颺前世上學的時候,都背誦過這篇文章。
因為“吾十有五而誌於學”的後麵幾句特別出名,“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如此簡單的題目,是人都能寫上兩句,但是想寫的出彩了確實難了。
而盧颺的破題是“聖人所以至於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意思就是聖人之所以得到大道,乃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至於後麵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等,盧颺在自己的八股文中,都將其比喻成了學習的不同階段所對應的思想。
除此之外,盧颺還在文章中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裏麵的關於鑽研學問的三境界給用上了,而劉宗周正是看了盧颺文章中的這段而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