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闈二(2 / 3)

見劉宗周半珦不語,盧颺心中也有些打鼓,王國維畢竟是二十世紀的人物,雖是國學大師,但難免思想會超前一些。

盧颺心中正打鼓,不敢去看劉宗周,豈料劉宗周猛然拍著扶手站了起來,脫口而出道:“妙啊!妙啊!這比喻真是妙啊!”

劉宗周紮猛子作妖,立時引來一片目光,然後幾個國子監的博士心中疑惑,便上前問道:“大人又得佳作了?”

“哈哈,確是佳作,諸位請看。”

說著,劉宗周便將盧颺寫的那篇八股傳送到幾個博士手中,一眾博士看完之後,皆是新奇讚歎不已,更有那好學之人,竟然搖頭晃腦的將盧颺這篇八股文章朗誦了出來。

“敢問這篇文章是哪位監生所作?”

那人讀完之後,慕其文章便想見其人。

盧颺聽到別人朗誦自己的文章,心中頗有些難為情,特別是這裏麵的出彩部分還是自己抄襲後世大師的,於是便也不好意思答話。

不過劉宗周見狀,便站了出來,將盧颺拉到前麵,直言這文章是少卿所作。

眾人聞言是盧颺所作,便也不甚奇怪了,畢竟是能寫出《蝶戀花》和《木蘭詞》的人,有這樣的境界也不足為奇怪。

而且盧颺半年前在國子監時,每次考試的八股文也常常立意清奇,但細細讀來卻恰有道理,已經有了不錯的文名。

“少卿這次中舉便是板上釘釘了。”

楊文嶽快人快語,不過話剛說完,便被劉宗周嗬斥了。

此時最是敏感時期,畢竟還沒考完,若是這時候就傳出去某某某必定高中,那這不是捧人,這是害人。

盧颺聞言,也是笑道:“楊兄可別害我,我可不想做萬曆朝的唐伯虎。”

明朝弘治年間,唐伯虎來京師參加會試前,就已經名滿天下,加上唐伯虎少年意氣,每每參加文會也從不隱藏鋒芒,眾人都言其此次鄉試必定榜上有名。

眾人說的多了,唐伯虎自己也信了,而且他自己還說。

於是這便被人利用了,而其後來卷入科場舞弊,雖最後查無實據,但市井流傳的狂妄之言,卻成了給他定罪的關鍵證據。

是啊,還沒考試,你就說自己必定高中,是個人都會覺得這裏麵肯定有貓膩,於是唐伯虎就悲劇了。

盧颺猛然提起唐寅之事,楊文嶽立時汗顏,忙道自己妄言了。

見盧颺如此謙虛謹慎,劉宗周也是滿意的很,接著又對著諸生教訓了幾句,要謙卑克己,不要有自滿情緒,畢竟天下才子濟濟,就是他劉宗周去參加鄉試,都不能保證自己肯定能中。

眾監生都是唯唯。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第二日晚間,跟前兩天一樣,盧颺和大石頭拎著考箱又往貢院而去。

鄉試的第二場考論、判、詔、表等應用文,這樣的文章都是固定格式的,甚至用詞也都是那些詞,所以考起來還算輕鬆。

隔了三日,鄉試還有第三場,則是考察考生對於經史子集的掌握程度,然後還有一道策論。

後兩場對於能夠參加鄉試的考生來說,無論從題量上,還是難易程度上,相較於第一場都要容易的多。

不過考生們輕鬆了,考官們卻忙上了,在考生們忙著考第二場的時候,考官們已經開始準備評閱第一場的試卷了。

八月十日收上來第一場的考卷,先是對遠卷子進行糊名,接著便組織人手謄抄。

謄抄要求一字不落的全都得抄下來,即使原試卷有錯別字或者犯忌諱的地方,一樣也得謄抄,甚至連塗抹的地方都要謄抄。

此次鄉試五千多人參加,頭場考試一人七篇八股,相當於三萬五千多份試卷,而且這些試卷必須在三日內謄抄完畢,還需要一模一樣,所以這工作量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