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解元(1 / 3)

這次聚會,盧颺著重講了機械、農業等實物之學對於大明的重要性,比如改良的水車,改良的稻種,還有改良的兵器等等,讓會員們更加認識到實物之學的重要性。

隨後的幾日,樊籬也回來了。

去歲,盧颺將樊籬帶到京師以後,為了他的娛樂大業,將樊籬送到了一個戲曲班子裏麵學戲曲,知道秋闈快要放榜了,樊籬便也回來了。

在古代,科舉絕對是一個家族最大的事,因為古代官員權力極大,即使是一個七品官員,也是掌管著全縣數萬百姓生殺予奪的大權,隨便給親戚朋友免個賦稅徭役,找個掙錢的營生,那都是異常簡單的。

所謂破家縣令,滅門知府一點也不誇張,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事,在這個時代更是常事。

盧家莊的所有人都在等著放榜,劉啟年也一天一趟的往這裏跑,連帶著正在建設中的水泥廠都沒什麼心思管理了,還有升叔,給英國公和定國公府造宅子的事也都撇到了一邊,即使是肥皂廠裏麵的雇工,每日也在談論盧家公子這次能不能中舉。

這便是古代科舉的魅力,若是盧颺中了舉,這些人都會跟著沾光。

轉眼到了八月二十六日這天,雖然沒有約定必須得在二十六日放榜,但因為八月底的好日子也就是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根據以往的經驗,一般就是這兩天,古代人都信這個,放榜也需要吉日。

到了二十六日,盧颺要去城內看榜,幾個女眷也要跟著去,盧氏夫婦則在家裏坐立不安,升叔一家和劉啟年一家都聚到了盧家莊,等著放榜的好消息。

狗兒則騎馬跟著盧颺一起去,等放了榜便立刻回去報信。

盧颺雖然覺得自己答的很好,但是也沒有必中的把握,所謂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誰知道閱自己卷子的考官是不是欣賞自己的文章。

到了城中便感覺人多了起來,等再到北城貢院附近,人便更多了,馬車已經趕不進去了,盧颺隻能下車步行,盧颺讓魚玄機等人下車一起往前走,但是女眷們卻是不應了。

隨著盧颺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如今幾個女眷對自己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特別是盧沈氏來了以後,女眷們隻越來越向大家閨秀看齊了。

留下魚玄機等人在馬車上等消息,盧颺領著狗兒和大石頭繼續往貢院去。

又走了大約半個時辰,盧颺三人終於到了貢院門口,此時貢院大門已經被圍的裏三層外三層了,盧颺本來約的吳國禎他們一起來看榜,相約在大槐樹下集合,但此時也沒有見到。

盧颺讓大石頭爬到樹上看吳國禎他們到了沒有,自己咋和狗兒在樹下等著放榜。

大石頭沒看見吳國禎他們,卻看見賣小吃的攤子了,擠過去弄了些小吃,三人在樹下吃了起來。

這時候大約到了上午十點多鍾頭,按理說應該要放榜了,人也越來越多,樹下正好有陰涼,眾人便都往樹下麵擠。

盧颺沒辦法,跟著大石頭和狗兒,也爬到了樹上,剛上了樹,盧颺便發現國子監的同學了,吳國禎他們也在那裏,大約幾十個聚在一起,等著放榜。

貢院前麵這幾顆大樹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長得甚為高大,每到大考之前,常常會有考生來拜樹,也不知有沒有用,不過這種隻求心安的舉動,即使在科技昌明的盧颺那個時代,依然存在。

盧颺在樹上,站得高看得遠,已經能看到貢院裏麵了,不過此時裏麵還沒有動靜,不知道那些大人們在等什麼。

跟外麵等著放榜的士子一樣,乾清宮中萬曆皇帝也在等著這次順天府鄉試的結果。

“榜單還沒出來嗎?”

萬曆問大太監李恩。

“回皇爺的話,小的剛派人去看了,暫時還沒出來。”

“這個左忠明還真沉的住氣。”

萬曆皇帝自言自語了一句,接著又對李恩吩咐道:“派人去榜下守著,一有消息就立馬來報。”

主持此次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左忠明,此時他正坐在貢院的明遠堂中,麵前擺著一張大紅紙,這便是待會兒將要張貼的舉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