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飛:讓社區和諧從國學開始(2 / 2)

如今,文昌祠義塾已經有3個大教學點,學生也不再僅僅是孩子,很多家長也跟著去聽課。

讓和諧從“國學”開始

“不能不承認,參加過學習班的孩子,與未參加過學習班的相比較,顯得言行文雅、有禮貌、公德較好。心地也比較踏實,克製力比較強,學習比較專注。”彭飛老人說,現在,文昌祠小區內幾乎家家都有古典啟蒙書籍。

彭老說,很多孩子跟他從小學一直學到初中,他去做過調查:學過國學的孩子們,成績一般都很好,國學去掉了他們身上浮躁的一麵,減少了外界對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誘惑,心靈經過淨化後,知識很容易能接受了。這個國學班就是為了補充學校教學中的不足,為孩子們補一堂德學課。

彭飛不僅教孩子們讀書,還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健康成長,並針對孩子們普遍存在的浮躁、多欲、懶惰、貪玩、任性等特點,編了《兒童自省歌》教育孩子們自省。

許多家長表示,孩子學了經典後,懂得了很多道理,一進家門對家長說“我回來了”,吃飯知道節約糧食了。節假日,搶著幫家長幹些力所能及的事。張芳女士並不住在文昌祠社區,但不管多忙,她都會擠出時間,騎車送女兒來這裏讀書。她這樣做,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因為彭老的熱心和執著,同時,她也為女兒的點點改變而感動,“我和孩子都是受益者,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彭飛老人理解,現代的“義塾”更應該強化“義”的存在,是“大義”和“正義”。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不隻是“言教”,教孩子們讀書、做人,而且還“行教”,彭飛老人義務在社區出黑板報,名叫《健康壁報》,如今已辦了好幾百期。“我們應該看到,現在的社區已經不同於以前,逐步成了最基層的文化單位。”由於跟著彭飛老人學習的孩子都住在涿州各個社區裏,孩子的改變也逐步感染著成年人,小區鄰裏之間也發生了微妙變化。國學教育產生的影響無*量化,但每天他看著社區裏的孩子知道了見麵問好,知道了愛惜花草,這是彭老最大的欣慰。

古老的傳統道德文化在現代社區裏,正隨著孩子們的朗誦傳播得很遠很遠……

●網友感言

網友“相約星期二”:敬佩!彭老的行為功德無量。

網友(匿名):彭老的行為值得提倡,國學的真實含義更值得提倡,因為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網友“心曠神怡”:彭老義務講授的精神不能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能丟。

網友(匿名):很多誌願者不計報酬前來助教,就說明彭老的行為很有榜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