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是一定要好好上學的,如今帝國的新式大學已經越來越多,不過能夠上“東吳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的學生,卻並不算多,甚至可以說能上帝國名牌大學的學生,非富即貴,隻要知道這所大學一年的學費要三百多銀元,它就幾乎已經將所有貧困學子拒之門外了。
實在是因為,這個時代普通百姓的收入低得可憐,就連帝都當地居民家庭年收入都不到兩百塊銀元,其中光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多銀元,剩下的錢刨去看病、買估衣、走親戚、隨份子,一年到頭最多隻能攢下十幾塊銀元,碰上年成不好的時候還得欠債,供應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在帝都城中拉人力車的車夫,就算再聰明能幹而且省吃儉用,掙一文攢一文,純收入比城郊的農民高得多,可是他一年到頭不休息,最多才能攢下五六十塊銀元……
隻能說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的勞動人民,是真的非常窮苦,各種出自勞動人民家庭的童工,在華夏日不落帝國十分普遍,不過隨著帝國的殖民地越來越多,政府更傾向於奴役、剝削別國百姓,轉移國內矛盾。
所以說,這個來之不易的上大學的機會,王德孚一定要好好珍惜,等到他大學畢業了,那他憑借這所大學的畢業證書,走到哪裏都不用愁了,在學校中積累的人脈資源也足夠他受用了。
然而為了繼續把大學上下去,就要向家中低頭,接受包辦婚姻這種事情,王德孚也絕對是不願意的,他就算是餓死,從宿舍樓上跳下去,也不要和一個完全沒見過麵甚至都沒讀過書的女子在一起,前世他就極度排斥相親,追求的是所謂靈魂上的契合,他可不覺得自己能和一個能接受包辦婚姻的女子成為靈魂伴侶。
這三觀就完全不同,怎麼可能在一起談戀愛,而不談戀愛就湊合、將就著結婚,他想想都覺得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王德孚在分析了自己的情況之後,覺得現在他的眼前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搞錢!
不管在哪個時代,也不管是男是女,隻有真正做到經濟獨立了,才能不受製於人,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既然不知為何來到了這個時代,那就要幹出一番大事業,甚至實現他那已經漸漸不敢奢望的理想,這個世界的人民,或許需要他的文字去指明道路,這大概才是文學的終極目標。
等到他出現在類似“百度百科”的詞條上時,會用“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曆史學家”等等名詞來形容他,這樣的未來,讓他想想都覺得心潮澎湃。
偉大的人活一輩子,追求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嗎?
能夠讓王德孚有這樣底氣的,當然是他那事無巨細的兩段記憶,前世身為曆史老師的記憶中,擁有無數經典,這一世身為東吳大學哲學係的高材生,他同樣算得上學富五車,當這二者相結合,他感覺自己真的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王德孚首先根據自己的記憶,找出了自己現在所有的財產,一共二十多銀元,帝國銀元上雕刻的是太祖趙光耀的頭像,所以它也俗稱“趙大頭”,普通的四五口之家,一個月也隻用花十一銀元,所以這些錢還足夠王德孚花三到四個月,而現在看家中的架勢,隻要他不回去結婚,就再也不會給他生活費,他必須要在這三到四個月內,找到一條賺錢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