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向雲南進軍(2 / 2)

沿著南明河一直追出去三十裏,成千上萬的西軍當了俘虜,隻有祁三升不見蹤跡,審問俘虜後得知,祁三升突圍後就帶著一支親兵向西南方向全速奔逃,衝破楚軍的攔截,把西軍大部隊遠遠甩在後麵,已經逃往安順、普安方向。

“這廝倒生了兩條飛毛腿,罷了,再追也追不上,由他去吧。”

周國棟和劉體純並不在意,劉文秀的十五萬大軍都扔在貴陽,跑了一個祁三升無關大局,他們掉過頭來開始搜山,追剿殘敵,同時挑選精兵強將,乘船分批趕往貴陽以東的渡口,以及城北的鴉關,對劉文秀的東路軍和北路軍發起反擊。

“西軍如果不跑,你們就盯著他,等主力趕到後再發起總攻,西軍如果逃跑,就緊緊咬住他,不脫掉幾層皮別想溜……”

楚軍控製著南明河水路,來回調兵很容易,劉文秀的南路主力覆滅之後,周國棟和劉體純的胃口變得更大,盯上了其他幾路西軍。

在俘虜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劉文秀的屍骸,他被祁三升草草安葬,立了一座墳,周國棟下令開棺驗屍,確認就是劉文秀無疑,命人將其重新厚葬,還在他的墳前上了一炷香……

接下來的幾天,楚軍橫掃貴陽周圍。

譚嘯在苗振宗、周武定的配合下,將劉文秀的西路軍一網打盡,包勝亭等將領或死或逃,逃走的潰兵隻有一千多人,另外兩個方向,劉文秀的東路軍也被擊潰,殘兵敗將三千多人逃往凱裏,在楚軍的追擊下又乘船逃往下遊的馮雙禮軍中,才終於脫險,北路四川來的西軍見勢不妙,搶先一步撤退,還是遭到楚軍的凶狠追殺,損失慘重,一萬五千人的部隊,最後隻剩六千多人逃回四川。

貴陽之戰至此落下大幕,楚軍以五萬人的兵力,不但擊敗了劉文秀的十五萬大軍,而且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劉文秀的十萬南路軍幾乎被全殲,其他幾路西軍也折損大半,撤出來的部隊仍然保持建製的隻有幾千人,其他的潰兵要麼當了俘虜,要麼已經逃散,而且大多都是沒有戰鬥力的輔兵,對楚軍不再構成威脅。

除了苗振宗和周武定之外,還有一些西軍將領被迫投降,和苗振宗、周武定並列,楚軍一口氣抓了好幾萬人的俘虜,全殺了不合適,全放了不願意,全都關著更是一個大麻煩,於是就對這些俘虜進行篩選,分別處置。

張獻忠時代的軍官和老兵被單獨挑出來,編為一營,關押在貴陽城中,嚴加看管,這幾年剛剛加入西軍的雲貴四川的本地人都塞給苗振宗和周武定等一幹降將,苗振宗和周武定的部隊因此迅速膨脹,手下都有一萬左右的戰兵,隻是嚴重缺乏鎧甲,另外還有一個營的俘虜出自隆武朝廷的降兵,他們原本是駐守貴州、廣西的部隊,或者是桂林之戰中的勤王軍,被西軍打敗後被俘投降,對西軍的認同度最低,可以用來補充楚軍的傷亡。

除了戰兵之外,西軍俘虜中大多都是輔兵,譚嘯和周國棟從中挑選了四萬多人的精壯,擴編自己的輜重部隊,剩下的一萬多個輔兵直接遣散,每人發了一百文銅錢的遣散費,以免他們騷擾百姓,同時也可以對外展示楚軍是一支仁義之師。

經過十幾天的休整,西征軍不但恢複了戰鬥力,而且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加上苗振宗、周武定等降將,以及五萬多人的輔兵,貴陽一帶的楚軍已經超過十三萬人,對雲貴一帶的西軍構成了絕對優勢。

楚軍隨即兵分兩路,譚嘯率一部鎮守貴陽,同時配合袁宗第,夾擊馮雙禮,周國棟和劉體純率領西征軍的主力,沿著“入滇東路”向西南方向進軍,走安順,過鎮寧,直撲貴州雲南交界處的普安州。

他們手下共有三萬戰兵,五萬餘輔兵,以及苗振宗、周武定的兩萬餘降軍,總計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雲南。

向雲南進軍!

苗振宗和周武定是兩個合格的帶路黨,自告奮勇擔任先鋒,一路上不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還主動招降沿途各個州縣司衛的守軍,安順州、普定衛、西堡司、鎮寧州、頂營司……幾乎都是不戰而降,楚軍一路直抵安南衛,距離普安州隻有一步之遙,雲南也遙遙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