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劉黨賀和大後方(1 / 2)

看完白文選送來的親筆信,孫可望氣得撕了個粉碎。

白文選所說的這些粗淺的戰術道理,孫可望當然明白,可是打仗不能隻看一時,隻看局部,而是要從全局高度上考慮整體的戰略。

孫可望是個戰略家,局部的勝負對他來說並不重要,每次幾百人的傷亡更是無足輕重,現在付出的這些代價,都是為了將來奪取更大的勝利,隻要能夠保住嶽州、長沙和衡陽這幾座大城市,等到劉文秀消滅譚嘯和周國棟後,再率部返回湖廣,就能把汪晟一舉擊潰。

如果按照白文選的建議,現在就集中兵力和汪晟決戰,勢必就要棄守嶽州、長沙和衡陽等大城市,那麼西軍花了這麼大的代價攻入湖廣,究竟撈到了什麼好處?

難道說進攻湖廣的戰略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當初李定國主張北上,孫可望卻極力主張東進,為此不惜和楚軍開戰,開戰之後西軍的損失很大,譚嘯和周國棟千裏挺進貴州後,甚至後院也起火了,如果最後竟然還要放棄長沙,放棄衡陽和嶽州乃至常德,以至退出湖廣,對孫可望的個人威信將是一次致命的打擊,以後再很難壓服李定國。

不能撤兵!

不能輕易收縮防線!

眼前的困難隻是暫時的,咬咬牙就挺過去了,孫可望相信,劉文秀很快就會收複貴陽,返回湖廣!

孫可望抱著堅定的信念,又回到了處處分兵,處處防守的老路上,他現在雖然有了一定數量的機動兵力,可是都龜縮在嶽州、長沙、衡陽這幾座大城市裏,如果楚軍距離太遠,就輕易不敢出擊,唯恐中了埋伏,或者被楚軍圍點打援,折了最後的本錢……汪晟一點一點又開始蠶食他的地盤,專打西軍的外圍據點,漸漸又把嶽州、長沙和衡陽分割開了。

孫可望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每天都在焦急等待貴陽送來的捷報,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已經錯過了撤退的最佳時機……

廣西戰場上,劉芳亮、黨守素和賀珍指東打西,給西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西軍在廣西的兵力相對較少,又被劉文秀調走一部攻打貴陽,剩下的部隊隻能收縮防守,重點保護廣西北部從桂林再到全州這一條補給線。

譚嘯和周國棟大鬧貴州,清水江水路和其他幾條糧道要麼被掐斷,要麼運力大減,劉文秀的大軍千裏迢迢的從湖廣返回貴州,貴州和湖廣之間的道路交通更是不堪重負,所以孫可望所需的糧食物資大都改從桂林轉運,為了確保這條補給線的安全,西軍在桂林-靈渠-全州-零陵一線重兵布防,沒有足夠的力量對劉黨賀發起進攻,隻能任由他們在廣西隨便折騰。

譚嘯和周國棟率領西征軍從九萬大山離開廣西後,劉芳亮、黨守素和賀珍繼續圍攻柳州,孫可望本來已經打算放棄柳州,可是劉黨賀無意攻堅,圍城十幾天後突然撤兵,向東攻入平樂府和梧州府,打通和廣東之間的聯係。

在汪克凡的嚴令下,廣東蘇觀生向劉黨賀輸送了大批糧食物資,保證了這支部隊的補給,劉黨賀得到輸血後,揮師南下,分別收複了梧州府、潯州府等大片西軍占領的地盤,然後又轉向西北,二打柳州,在攻城戰中稍遇小挫,隨即繞城而過,攻入廣西西部,接連攻占宜山、河池等縣,兵鋒直指廣西西部的夜郎古道,擺出一副準備攻入貴州,和譚嘯周國棟會師貴陽的架勢,嚇得附近的州府都是連連告急。

先古時期的夜郎國,早已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但是夜郎自大的成語,卻讓後世的人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夜郎國的核心區域就在貴州一帶,和廣西之間有“夜郎古道”相通,通過牂牁江水道,穿過廣西西部的重重大山,經過百色一帶,進入廣西腹地。

牂牁江的下遊是紅水河,紅水河的下遊是黔江,黔江的下遊是潯江和西江,西江的下遊是珠江……這一路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江河,有些可以通航,有些卻成為隔絕交通的障礙,但是總的來說,隻要準備充分,幾萬大軍完全可以通過夜郎古道進入貴州。

於此同時,譚嘯、周國棟的西征軍攻占貴陽,貴州方麵再也運不過來一顆糧食,從桂林到全州這條補給線事實上也斷了,廣西的西軍這下沒了包袱,騰出手來集中數萬大軍,向西追剿劉黨賀。

(這一段的邏輯有點複雜,解釋一下,雲南自古以來隻有兩條大路和外界聯係,一條是通往四川的入滇西路,一條是通往貴州、湖南的入滇東路,換句話說,西軍在湖廣長期作戰,所需的糧草都要從貴陽轉運,楚軍攻占貴陽之後,等於從上遊掐斷了西軍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