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劉黨賀和大後方(2 / 2)

見到西軍氣勢洶洶的追了過來,劉黨賀放棄了從夜郎古道進入貴州的計劃,迅速轉向東南,穿過柳州盆地,重新回到廣西東部的平原地區。廣西西部屬於雲貴高原的邊緣,也是人跡稀少的山區,楚軍人生地不熟,孤軍深入,風險很大,所以劉黨賀搶先一步突圍,背靠廣東之後,再轉身準備迎戰。

西軍也想盡快消滅劉黨賀,數萬大軍轉身又撲了過來,大戰眼看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汪克凡送來急令,對劉黨賀予以嘉獎,同時諄諄告誡,楚軍和西軍已經到了全麵決戰的關鍵時刻,廣西戰場牽一發而動全身,劉黨賀的首要任務是咬住這幾萬西軍,不讓他們支援貴州,或者支援湖南,沒有絕對的必勝把握,暫時不宜與敵人正麵決戰……

於是乎,劉黨賀在大戰爆發之前,突然又慫了。

他們分成幾路後撤,卻不急於退入廣東,而是若即若離的沾著西軍,西軍隨即發起追擊,一個不小心,各部之間稍稍有點脫節,劉芳亮就率領萬餘楚軍強行突圍,再次衝進柳州盆地,三打柳州,黨守素和賀珍也充分發揮闖營擅長流動作戰的優勢,趁著西軍追擊劉芳亮的空當,相繼跳出包圍圈,一路向北佯攻桂林,一路向南佯攻象州,和西軍展開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廣西的西軍忙於圍堵劉黨賀,不斷抽調桂林、全州一帶的兵力,和湖南之間漸漸脫節……

楚軍後方的幾個省,此時也進入全麵動員的高潮。

多爾袞和孫可望都說汪克凡窮兵黷武,其實並沒有說錯,事實上,楚軍自從湖廣崛起,這幾年來一直在不停的打仗,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想打,而是形勢逼人,不得不打,打到後來又收不住手了,隻好一仗接著一仗打下去。

比如南京會戰初期,汪克凡的本意隻是襲擾江南,削弱清廷的實力,可是後來仗越打越大,等到全殲濟爾哈朗之後,楚軍順勢攻占浙江,攻占福建,攻占南京城,甚至反攻到江北,一下子收複了半壁江山,汪克凡在戰前也沒有想到。

南京會戰結束後,汪克凡也想緩一緩節奏,打穩根基,就命令主力部隊進行休整和改編,隻派二線部隊渡江北伐,田見秀的北伐第一軍,王進才的北伐第二軍,焦璉的北伐第三軍相繼出征,雖然聲勢浩大,其實投入並不多,汪克凡的主力精力還是放在內部整合上,消化剛剛占領的廣大地盤……可是在這個時候,西軍卻突然叛亂,隨即攻入湖廣,清軍也趁火打劫,同時發起反攻,楚軍又被拖入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決戰,不得不進行全麵動員,以應對這場戰事。

由於連年征戰,楚軍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消耗巨大,在清軍和西軍的兩麵夾攻下很有些吃力,於是一邊抵抗,一邊撤退,接連放棄了湖北和湖南,暗中卻在積聚實力,等到耗盡西軍的進攻動能後,突然派出西征軍千裏挺進貴州,一舉扭轉戰局。

仗打到這個份上,汪克凡又有一種收不住手的感覺了。

譚嘯和周國棟攻占貴陽後,楚軍已經對西軍實現了大規模的反包圍,形勢極為有利,這個時候,如果任由孫可望退出湖廣,撤回雲南,才是真正的貽誤戰機,汪克凡有意命令汪晟和劉芳亮等部,放慢反攻的節奏,不要對西軍逼迫太緊,同時卻在後方進行全麵動員,準備把孫可望一網打盡。

打仗首先得有錢,汪克凡的手頭卻並不寬裕,他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對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和廣東這幾個省臨時加征一次性的戰爭稅,同時開動印鈔機,大量製造銀元,印刷軍票,以彌補巨大的財政缺口。

為了避免社會動蕩,汪克凡宣布進入全麵動員之後,就對南直隸、浙江、江西和福建北部實行軍管,對萬元吉和蘇觀生也采取高壓政策,嚴令他們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稅賦任務,否則嚴懲不貸。

江南地區富甲天下,比北方各省富裕得多,汪克凡加征臨時戰爭稅,雖然搞得民怨沸騰,但是老百姓實際上還能承受,汪克凡又明確表示這是一次性的臨時加稅,以後不會再收,無論士農工商,隻要交納戰爭稅後,可以憑借收據抵扣明後兩年的稅收,胡蘿卜和大棒雙管齊下,大多數老百姓隻好接受現實,老老實實交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