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身顯名揚總是空(2 / 2)

陳鎮南目視前方,目光炯炯,似有所思,更似有無限遺憾的繼續道:“嶽將軍風波亭後,望北世伯帶領背嵬軍大鬧臨安府,後被秦檜派兵追殺,路過德安時,望北世伯寫下了‘逐鹿中原心向北,風波斷頭猶不悔。一朝洞徹生死路,萬千功名化背嵬’的詩句。

為避免遷難族人,自己改名鹿北逐,一直南逃到國境之外,組建了忠義門,但一生都沒有忘記向北逐鹿的誓言,門下四堂上千忠義衛都衝鋒陷陣在抗金抗蒙一線,可以說,整個大宋的邊境門戶都是忠義門在把守。

紹興三十二年,孝宗為嶽飛將軍平冤昭雪,望北世伯感動涕零,才願意重新踏上宋境,北上德安祭祖,但望北世伯誌向已定,不願再改回陳氏族名,也將長房之位讓出,族長之位也就隻能由次房繼承。

這讓令尊陳默,也叫鹿默十分不滿,為此耿耿於懷,終生不肯認望北世伯為父,四十六歲便抑鬱而終,令尊死後一十七天你才出生,出生後你母親就出血而死,族人見你背上有一塊血色弓形印記,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是你克死了你的父母,所以沒人願意照料你,出生百天便出了天花,這是絕症,沒有人能救得了你。

望北世伯派神醫呂不來將你抱走,也是希望能在臨死前見上一麵,沒想到你居然活了下來,還繼承了望北世伯的衣缽,望北世伯將你喚作彤弓,既非陳姓也非鹿姓,是為天賜彤弓,恰好你身後還有紅色弓形胎記,這也許就是天意!”

陳鎮南說完突然好像有些憂心忡忡,隻顧騎馬前行,似乎不想再繼續談下去。

“你說的這些,為何北逐大父從未和我說過?”彤弓聽到自己的身世後沉默許久後才問道。

“望北世伯先後隻回過兩次德安,一次是嶽飛將軍平冤昭雪時,一次是忠義衛孟珙將軍從蒙軍手中重新奪回襄陽重鎮時,望北世伯從未說過你還活著,也許他認為族人並不願意接受你還活著的事實。”陳鎮南說完奇怪的看了一眼彤弓。

彤弓麵無表情,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為何沒有人希望他能活著。

除了鹿北逐,那是他一生中見過的最親的人,鹿北逐死後,彤弓也從來沒有像此刻這般感到孤獨,也許不被族人接受遠比沒有族人更讓人覺得世間清冷。

這時文天祥突然悠悠吟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眾人循聲看去,山中雲霧升騰,一座紅牆高聳、白塔崔巍的莊嚴寺廟清晰的浮現在眼前。

陳鎮南勒馬停住,寺內鍾聲淼淼,香霧彌漫,陳鎮南轉身對身後的五房大當家說道:“你們隨我去一趟這西林寺,為靖東等族人超度!”

陳鎮南沒有邀請彤弓去,彤弓自然知道自己也沒必要去。

陳鎮南等人走後,文儀似乎是自言自語的說道:“東坡先生在廬山題詩甚多,唯有這首《題西林壁》最具哲理。”

彤弓聞言抬頭看著這座莊嚴別致的西林寺,想起東坡先生的題詩,一時陷入了沉思。

身處在這茫茫塵世,這世間的愛恨糾葛、苦樂情仇、血淚廝殺、生死幻變又有誰能夠真正看的清楚。

真相永遠不止一麵,誰也沒有古雪大師那樣的如天巨眼,所以每個人看到的隻有一麵。

那麼,人世間的對錯與真相,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