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人物,我就用下麵的這一段曆史評價來說一說吧。
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縣綏輿裏,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裏,漢代楚元王劉交之後,南北朝時期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曾兩度北伐,收複洛陽、長安等地,功勳卓著。後功高震主,篡晉自立,建立南朝劉宋政權。隆安三年(399年),參軍起義,對內平定戰亂,先後消滅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分裂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麵。對外致力於北伐,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征服仇池國和林邑國。永初元年(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宋,定都建康,南朝開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抑製豪強兼並,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開創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本名:劉裕
別稱:劉下邳、寄奴、宋武帝
字號:字德輿
所處時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丹徒縣京口裏
出生時間:363年4月16日
去世時間:422年6月26日
主要作品:《兵法要略》
主要成就:統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
年號:永初
廟號:高祖
諡號:武皇帝
籍貫:彭城縣綏輿裏
在位時期: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
父親:劉翹
生母:趙安宗
繼母:蕭文壽
看完這些,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而且那一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讓很多人都知道劉裕的名字以及他的北伐。
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八年的,天知道會不會一統天下,如果是這樣,接下來也沒有南北朝什麼事了。
8月14日,準備了一個月的晉軍浩浩蕩蕩的從健康出發了。
8月23日,由於劉裕的行軍速度太快了,在臨海的吳小寧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四千晉軍包圍了。
次日,劉裕下令調集大軍三千,對僅有一千五百守軍的臨海發起進攻。
8月25日,吳承宗聞言之後親自率領大軍三千,而這時甘祖站了出來說要和吳承宗一起去,他同意了。
有時候,運氣真的很重要,這一次吳承宗的出兵竟然誤打誤撞的碰見了劉裕親自帶領的一萬大軍。
結果就是當天兩軍交戰,吳承宗軍大敗,潰退。
第二天,吳承宗帶著剩下的幾十人回到了永嘉,屁股都沒有坐熱,劉裕就追來了,並且以最強烈的戰力發動了攻擊,永嘉剩餘的一千多人實在是撐不住了。
8月28日,吳承宗永嘉損失慘重,最後隻能帶著四百人退至晉安。
8月29日,劉裕和他的將領又開了一次會,聽說臨海還沒有攻下來,不免有些驚訝,然後為了以防不測,讓人增加兵力至六千人。
這時劉裕不打算直接揮兵南下,因為他比較喜歡穩中求勝,他打算等臨海破的那一天,再集結大軍一舉殲滅吳承宗主力。
結果得到的消息讓他大吃一驚。
一直到9月7日,接近六千人,竟然拿不下隻有一千五百人的臨海。
什麼情況?是我的兵不夠強還是我的裝備不行?
然後他知道,臨海守將吳小寧在城裏召集很多老百姓,軍民共計四千多人守著城池,憑借這些人一直在苦苦堅持著。
9月8日,劉裕大怒,打算親自帶領萬人大軍,留守兩千,準備北上占領臨海。
他絕對想不到,這些天吳承宗沒有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度過,而是嚴陣以待,聚集兵力,剛剛好在劉裕準備出發的那一天,他帶著四千人還有甘祖,於大文一起北上。
說來也好笑,劉裕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打吳承宗打出了錯覺,竟然隻分兵兩千人和和吳承宗對戰。
這就不好玩了,人家氣勢洶洶的掏家底過來跟你破釜沉舟,你就隨隨便便的應付,結果不言而喻。
同日,劉裕晉軍兩千,無一生還。
9月9日,劉裕軍八千,吳承宗軍三千,相遇於永嘉外二十裏地。
一場大戰,拉開序幕,史稱“永嘉之戰”。
對於這一場戰爭,是吳承宗第一次的爆發,在對方兵強馬壯,人數占優勢的情況下,他毫不畏懼,帶著所有人,不惜玉石俱焚。
從9日11日中午,兩軍都是小摩擦,沒有誰發動大規模戰鬥,畢竟精銳全部在這裏了,要是一下子打沒了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