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昌國公案(1 / 2)

五月十九日,於大文還在家裏操辦兒子的喪事,然後就被一群廷尉士兵抓住了。

在廷尉牢裏的於大文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就被眼前的一紙罪書驚呆了。

上麵說他涉嫌謀反,私藏兵器,並且多次對皇帝陛下暗中誹謗。

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於斌死之後,吳承名就讓一個模仿筆跡的高手模仿於斌的寫了這一封認罪書。

這封信本來吳承名也隻是想惡心一下吳立炎和吳承宗的,誰曾想吳承宗認真了。

據說是當場燒掉了這封信,緊接著給了一個名單給廷尉,這相當於死無對證了。

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的於大文還沒有緩過來就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被抓進來了,而且全部都是老熟人。

比如說尚書省算上他一共八個人,結果有七個人在這裏。

中書省十五個人,有五個人被抓進來。

其他五個部門也沒有好過,就連廷尉裏麵的官員都有一票人在裏麵蹲著。

那一刻,不管是於大文還是吳承名的意識到了一件事情。

這一次大禍臨頭了。

短短半個月,吳承宗以於大文謀反的理由,捕抓了中央官員一百二十八人,地方官員,將領一百六十二人,可以說是牽連極為廣泛。

你以為這就完了?那隻能說明你想的太簡單了。

吳承宗讓廷尉的人死審,言外之意就是審死他們。

千年以來,後人眾說紛紜,很想知道為什麼吳承宗要大肆誅連,在我看來,最大的可能就是殺雞儆猴。

雞自然是於大文,猴嘛……

那個時候吳承宗並沒有想真正的殺了於大文,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六月二日,洛陽留守將領,朱武秘密反叛,事情敗露,被手下士兵抓起來了。

為什麼朱武謀反失敗?因為這年頭沒人願意和他起兵。

原因很多,大概分為以下兩點。

第一,他勢單力薄,就算是起兵占據洛陽,那麼西部是長安,大業最精銳的士兵在這裏。北部是太原,北方的軍事重鎮,兵多將廣,難以發展。東部是齊王的封地山東,裏麵的藩王軍超過了十萬。南部可以發展,但空間不大,總的來說是屬於那種一眼就看到結果的反叛,誰願意和你幹?

第二,那就是這幾年天下紛爭,吳承宗從建立大周開始就不斷的南征北戰,接近十年才能統一天下,士兵百姓無不厭戰,希望休養生息,民心所向,後麵齊王起兵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一點。

這個朱武的外甥女是於大文長子於盛的小妾,他也是因為這一點,再加上這些年來有些軍功才能坐到洛陽留守的位置。

總而言之,他是於大文的人,毋庸置疑的。

他的反叛加速了於大文的死。

六月十八日,吳承宗下令,將大牢裏麵的文武官員全部誅殺,誅連三族。

於大文念其有功於國,吳承宗網開一麵,全家發配到蒼梧郡(今廣西梧州)。

二十一日,在牢房的於大文收到了吳承宗給他送過來的禮物。

三尺白綾和一杯酒。

於大文在牢獄之中痛哭流涕,他不是怕死,他是覺得悲哀,自己為吳承宗鞍前馬後,出謀劃策了二十幾年,到頭來竟然落得這個下場。

送東西過來的太監也不敢過多逼迫他,隻是小聲的說,希望他趕緊做出選擇,好讓他們回去交差。

沒有人知道於大文那個時候心裏有多苦。

於是,正華七年(公元431年)六月二十一日,昌國公於大文自盡於牢獄,時年四十八。

這一場大案稱之為“昌國公案”,被誅連的官員加上他們的家屬,被殺八千六百二十四人,發配邊疆的有一萬零四十一人。

牽連之廣,縱觀大業曆史,能排在第二。